

3月28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中国钢琴家解静娴与意大利钢琴家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联袂带来一场“春启乐章·中意和鸣”中意钢琴作品音乐会,共同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
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上海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上半场演奏意大利作品,下半场聚焦中国作品。两位钢琴家将中意两国55年的深厚情谊凝成88枚琴键上的对话,东方水墨的留白晕染了普契尼手稿的余韵,亚平宁半岛的炽热点燃了陕北高原的山丹丹花。
解静娴说:“中意两国的音乐有许多共通之处,意大利是歌剧之乡,歌剧咏叹调有优美的旋律和对情感的抒发,而中国音乐同样以旋律性和情感丰富著称。就像当年马可·波罗怀揣故乡的橄榄枝来到中国,音乐是比语言更古老的使者,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让文明交流互鉴。”
与“上海之春”的不解之缘
解静娴与“上海之春”的缘分始于2011年。在第28届“上海之春”闭幕音乐会上,她与著名指挥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执棒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2021年,解静娴登上第37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举办《致敬钢琴百年——中国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上,她演奏了《红色娘子军》《浏阳河》等12首中国钢琴曲,展现中国钢琴音乐的百年发展历程,致敬建党百年。
第三次登台“上海之春”,解静娴请来了她的好友,意大利钢琴家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作为那不勒斯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尼科洛西的演奏展现了意大利音乐的浪漫与激情。他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上海之春’,我选择了意大利歌剧《清教徒》《假面舞会》《摩西》的选段,极为美妙,由西伊斯蒙德·塔尔贝格改编。”此外,尼科洛西还演绎了《浏阳河》《解放区的天》两首中国作品。
解静娴则在上半场演绎了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中第七首《但丁读后感奏鸣曲》。“李斯特虽不是意大利作曲家,但这部作品写于他在意大利旅居岁月,其灵感源自意大利文学巨匠但丁的《神曲》,与意大利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下半场,她演绎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百鸟朝凤》两首中国作品。
音乐会压轴上演的是解静娴和钢琴家杨东瑾带来的双钢琴版《黄河钢琴协奏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旋律波澜壮阔、深入人心。解静娴说:“希望能以此曲向先辈致敬。”
中意音乐家“双向奔赴”
去年8月,解静娴在意大利海滨之城特拉尼,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修道院遗址前奏响了一场中国钢琴作曲音乐会。她一身红色西服登场,与地中海的蓝色相互映衬,古老的建筑成了舞台背景,观众席座椅以扇形延伸。伴着海浪和晚霞,解静娴演绎了10首中国曲目,现场观众报以持续而热烈的掌声。“这是特拉尼第一场中国钢琴专场音乐会。”意大利普利亚大区政府文化官员Grazia di Bari说。
今年,她邀请意大利钢琴家朗切斯科·尼科洛西来到“上海之春”,并提议,请尼科洛西演奏中国作品。弗朗切斯科欣然应允,在她的建议下选择了《浏阳河》和《解放区的天》。两首作品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让尼科洛西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德国留学期间,解静娴就开始有意识地推广中国钢琴作品。近年来,解静娴频繁在世界各地演奏和推广中国钢琴作品。每次演出完,都有海外观众爱上中国作品,询问她如何获取乐谱。2023年,久负盛名的德国亨乐出版社全球出版了《20世纪中国钢琴名曲》乐谱,由解静娴担任主编。其中包含《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巴蜀之画》《阳关三叠》等作品。解静娴说:“中国音乐里有中国山水画的色彩、唐诗宋词的韵律、民族乐器的魅力、民风民俗的绚烂……我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此次音乐会演绎的中国作品部分来自这本乐谱,尼科洛西说,他期待弹奏这本乐谱中更多的作品。“让我高兴的是,因为这两首作品,弗朗切斯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他说,请他自由发挥,尽情展现对中国作品、中国文化的理解,我也期待听到世界各地音乐家、音乐爱好者们对中国作品不一样的诠释。未来,希望能继续通过音乐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作品走向世界。”解静娴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