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现阶段猪肉价格仍比较高,但下降趋势已经很明确。“我国生猪养殖正在不断恢复,今年可能还会有一些缺口,但明年以后这个缺口将会减少,甚至没有。随着现代化、规模化养殖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司加农户的结合,我们推动中国自己养的猪能够基本满足中国市场是完全可能的。”
刘永好认为,今年以来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叠加非瘟疫情的常态化,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的生猪产业,生猪供给可能较长时间处于偏紧状态,猪价处于持续高位的时间比以往的各轮周期要长。对此,他在《关于双疫情影响下加速恢复生猪产能,实施综合性提振复产措施的提案》中,就金融服务、养殖用地、区域调运、科研人才等方面提出四项建议。
刘永好提到,以前国内养殖以小散户为主,更多是在房前屋后养猪。但在非洲猪瘟影响下,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养殖已不再适应,需要建设适度规模化、以生物安全防范为核心且与生态相衔接的新型猪场。
刘永好建议,支持养猪用地“聚零为整”,适当推广聚落化养殖模式。合理的单体聚落需600亩以上的土地,地块分散也不利于生物安全防控,增加了转运、洗消成本。他建议政府加大“聚零为整”力度,协助企业将零星地块整合成大型猪场用地,土地调规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灵活处理,以加快规模猪场的建设速度。
刘永好认为,当前生猪产业仍处于产能恢复期,不同区域、省份之间产能布局存在差异,单一区域与省份内种猪产能与仔猪供给,尚不能实现自我平衡。大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需要跨区域、跨省份调配种猪与仔猪,实现全国生产布局。因而,他建议在严格落实非瘟防控的前提下,创新政策安排,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内部和企业之间跨省、跨区域调配种猪、仔猪,优化全国生猪生产秩序。
金融服务方面,刘永好建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设立生猪产业发展母基金或发行特殊国债。基金重点支持因非瘟引发的生猪养殖行业整合和保供任务中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规模化、现代化、环保型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以及以生猪养殖为核心,涵盖饲料、屠宰、中央厨房、食品深加工等环节在内的产业链建设。
刘永好还提到,要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养猪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他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继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加快养猪产业内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增设校企合作的专项教学计划,完善专业人员在职进修、专升本等学历体系,为智慧养殖培养更多的急需高端技术人才。
针对新希望在养猪技术上的创新,刘永好介绍,在非洲猪瘟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隔离、洗消来防范其进入猪场。为此,新希望更新改造了猪舍,在一些重点区域实现了楼层化的养猪。他举例道,“比如我们在北京平谷已经拿了200多亩地,要养十几万头猪,希望在这个地方建成现代化的5S猪场,也就是尽可能减少人力,通过空气过滤、机器铲粪、自动检测和轨道测温体系、自动化的分群思维体系等,来实现养猪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这类新型猪场投资成本如何?刘永好表示,跟传统猪场相比,这种方式增加的投入较多,但与正式、规模化、国际化的猪场比,要略便宜一些。“跟以前同样规模的养猪场比,由于增加了一些特殊的设备设施,可能会增加5%-10%的养殖成本,楼房式的建设成本可能会增加10%以上,但能够通过产出率、成活率的提高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此外,对于养猪行业未来是否会出现产能饱和问题,刘永好回应称,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规模化、现代化养猪的情况下,各大上市猪企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也有多家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开始进入养猪业,现在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数量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养猪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产业,也是项技术活,对人员、科技、资金要求都很高。“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今年,猪肉还不会过剩,但明年或是后年猪肉出现过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