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国研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2019)上以“以改革促创新是加快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为题发表了演讲。
马建堂表示,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新动能茁壮成长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主旋律。创新的力量在于,它通过技术进步、知识更新和组织管理的改进,不断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带来经济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历史长河中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创新正在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正在以创新大国的姿态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前世界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与核心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正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创新是中国经济克服困难行稳致远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近年来,支撑我国经济几十年高速成长的传统动能遇到了诸多限制,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下降,资本存量也到了一个极大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再也走不下去了。破除要素瓶颈,促进动能转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只能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只能依靠创新激发新的活力。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创造浪潮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新行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引擎,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并必将不断带动中国经济的不断跃升。
马建堂建议,切实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新动能更好地成长壮大。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现。
马建堂指出,要破除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需要着重注意四点。一是要更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情结,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从过去的依赖要素资源投入抓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谋发展;二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守成观念,保持对前沿领域和新生事物高度的敏锐性。鼓励在发展实践中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做创新的促进派、行动派、实干派;三是要破除关起门来搞创新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创新意识。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推动创新,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打破“封锁”“隔离”,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实现更多的“并跑”和“领跑”,最大限度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四是要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需求导向,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短期之利,让创新紧扣发展需求,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制度创新是‘原动力’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搞活体制机制,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关键所在。”马建堂建议,扫除创新发展的制度藩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精简项目管理流程,减少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二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整个创新链、转化链上发力,聚焦供给端、服务端、需求端薄弱环节,加大改革突破力度。解决好成果转化中价值确定较难、转化手续复杂、利益分配不清的问题,释放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三要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针对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金融服务政策,培育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促进技术和资本的有效对接,解决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的优胜劣汰,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因此,马建堂指出,我国需要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不同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隐性壁垒”,推进“降门槛、同规则、同待遇”,强化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能,确保竞争政策的有效执行,更好地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类创新主体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据悉,国研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2019)主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经济新动能”,来自中央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各类智库机构、企业界和新闻界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