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医疗界关注的医保支付制度去年年底迎来“重磅”:国家发文在全国30个省市试点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或简称按病种付费)。这种医保支付方式已在全国部分城市探索有些时日,医疗费用是否会因全新支付方式降低?患者就医负担是否能缓解?日前,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卫生经济青年论坛”上,专家带来最新数据和实践做法,同时提出建议,推广按病种支付方式时,除考量控制费用,医疗质量服务保障同样不可或缺。
按病种付费≠单病种付费
什么是按病种付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张璐莹解释,按病种付费严格来说叫做“疾病诊断相关分类”,许多人误以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就是单病种付费,其实这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在她看来,两者都是以病种的分组或疾病的诊断为基础,给予相应支付。但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一般覆盖整个疾病体系,要求每个分组的组内同质性比较强,组间差异性比较强,形成有一定关联的分类体系。分组可能几百上千个,不同疾病分组权重各有不同,权重越大给予的支付越高。相形之下,“单病种付费”就简单得多,一般是选取较单纯、没有并发症的疾病,有时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式给予支付。专家举例,为某种手术定个标准属于“单病种付费”,如此这般,临床上就有几万个大病种了。
付费方式成不成体系,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张璐莹说,单病种付费相互独立,彼此间支付标准没太大关系,因此不成体系。而按病种付费是成体系的,它对信息化的支撑、分组要求、疾病编码等都有更高要求,可以看成是更高阶的阶段。
“京版试点”8年有效控费
专家介绍,北京自2011年开始实行按病种付费试点,选择北京三院、人民医院、友谊医院等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最初试点覆盖108个重点病种。这108个病种占医院医疗总费用超40%,病例数超30%。
试点过程中,按病种付费根据疾病分组的严重程度、资源耗费情况等,测算出单位权重费率。单位支付价格乘以这一权重费率,成为最终支付额度。以冠状动脉搭桥为例,北京地区权重费率为6.2,单位支付价格是1.43万元,支付标准就是8.866万元。结算时对医疗机构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但如果患者自费比例超出上述部分,医保则不给予支付。
实行8年的“京版试点”效果几何?北京大学教授在试点一年后进行的快速评价发现:患者自负费用降低了、住院床日数减少了,医疗机构效率确实提高了。而试点五年的中期评价,则利用倍差法再次证明实施效果: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额下降了、个人账户支付额下降了、药品费用也下降了。相比未实施的医疗机构,这6家试点医院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享受服务时真正减轻负担
不过按病种付费并非十全十美。张璐莹说,在国外,一种创新支付方式——bundled payment(捆绑支付)正在兴起,即以治疗事件为基础进行打包支付。这恰好是美国实行按病种付费后的补充。
从国外经验来看,按病种付费试点后出现一个绕不开的现象:许多医院由于定额支付选择减少成本,让患者提前出院,但患者还未治愈,出院仍会产生医疗费用,甚至再次入院。捆绑支付则覆盖整个治疗期间(包括院内院外)的费用。数据显示,法国2013年探索捆绑支付后,按不同疾病分类,将出院后的30天、60天、90天费用分门别类支付,患者服务质量得到保障,就诊负担明显减轻。“这样的创新支付方式带来理念更新,患者治疗与康复等服务不该割裂,应协作。”专家说。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推广按病种付费时,服务质量应该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一项法国追踪按病种付费11年的研究显示,公立医院患者30天再入院率趋于平缓,但私立医院患者再入院率有所“抬头”,这意味着控费过程中服务质量有所弱化。张璐莹提出,医保支付方式是战略性购买者的核心工具,基于此,医保支付方式不该仅注重费用控制,应着眼于激励机制的引入、服务合理的提供,最终实现医疗资源最优化使用,让病家享受周到服务之时真正减轻负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