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岸上“养鱼神器”绿色环保产量稳

时间:2019-06-18 10:14    作者:竹隐   来源:东方财富    热搜:环保,环保阅读量:7086   

在“鱼米之乡”顺德,把养鱼作为生计十分常见。可是,不在鱼塘而在集装箱里养鱼,你见过吗?

2017年8月,4名养鱼新手联合创办顺德区嘉有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嘉有得水产),在顺德勒流的鱼塘边开始了“集装箱养鱼”模式的探索。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运作,他们从10个箱体的养殖规模发展到38个箱体,按照每个箱体4000斤产量计算,共计产量达76吨,并成为顺德第一个陆基推水集装箱式养殖基地。

从企业身上可以看到,一种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正在兴起,为顺德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采用水循环系统

一立方水养殖生鱼200斤

从堤围拐进勒流大闸路,左手边一长排的蓝色集装箱分外醒目,不经介绍,难以想到这些集装箱里都装满了鱼。

这里是嘉有得水产的一个养殖基地,基地内,28个集装箱一字排开,前有宽约2米的过道。嘉有得水产负责人李作联和梁作森介绍,集装箱采用环保涂料,耐用结实,一个集装箱的养殖水体为22-25立方米,可养4000-5000斤生鱼,平均每立方水养殖生鱼180-200斤。28个箱体相当于4.5亩鱼塘,产量可达56-70吨,比同面积的鱼塘养殖产量高20-25吨。

如此高产的秘密,在于集装箱与水循环系统这一黄金组合,“集装箱养鱼”也被网友戏称为陆上的“养鱼神器”。

集装箱安装在池塘边上,箱体内装有数根管道,用于进水、增氧等,箱体底部呈倾斜状,最低位设有过滤网。这些内置管道通过外部管道与池塘相连,水循环系统运作时,箱体内养鱼的脏水携带鱼粪、残余饲料,经由过滤网排出,进入池塘,脏水经过三级净化后回流到箱体内。通过水体循环以及增氧,生鱼始终在健康的水体中持续游动,长成一尾鱼身瘦长、鱼肉紧实、没有泥腥味的生鱼。

与传统鱼塘养殖模式相比,“集装箱养鱼”属于高效集污、绿色环保的养殖方式,也因此降低了鱼类的发病率和用药量。“通过计算每立方水的用药量,科学投放,用集装箱养鱼的用药量大概为传统养殖方式的1/5至1/3,很容易发现和处理病鱼,杜绝了大面积传染的可能性。”此外,李作联表示,饲料投喂通过箱体顶部窗口进行,精准投喂让损耗率也降低了,约为10%,日常管理也很方便。

与此同时,集装箱让鱼类生长不受恶劣天气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通过遮阳、喷水的方式,控制水温,让温度更适宜鱼类生长。李作联表示,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集装箱内的生鱼要长到每尾2斤以上,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全国七个示范基地之一

先行先试池塘生态养殖

6月14日上午9时,嘉有得水产在大闸路旁的养殖基地迎来今年第二次“出鱼”。梁作森和员工一起打开17号箱体门盖,生鱼瞬间倾泻而出,活蹦乱跳,溅起点点水花。现场工作人员忙着捞鱼、称重、装车,李作联则忙着记录相关数据。

当天上午,他们一共出了3个集装箱的生鱼,整个过程仅仅用了45分钟。共计近1.2万斤的生鱼,全部运往目前唯一的合作客户,位于肇庆高要的一家食品加工厂。

“尽管比塘鱼价格贵,但加工厂还是指定要我们的鱼。”李作联说,由于集装箱养殖的鱼肉质好,销售渠道为生鲜电商平台的加工厂去年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嘉有得签订了全年合作协议,以每斤8.5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这是李作联等人当初决定试水“集装箱养鱼”所没有料到的。

2017年8月9日,李作联、梁作森等4个养鱼新手投入300万元启动资金,成立嘉有得,购置了10个集装箱进行生鱼、加州鲈等市场热销鱼类的养殖尝试。第一期投入获得成功后,他们在去年继续投资了28个箱体,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议价能力,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客户。

最为重要的是,今年5月10日,嘉有得水产等7家单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池塘养殖转型升级绿色生态模式”示范基地,是广东省唯一一个示范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觉得‘集装箱养鱼’只是一个概念,如今我们从探索阶段走到了稳步发展阶段,印证了穿着皮鞋也能养鱼。”李作联说。

当初从鱼类养殖专用集装箱上嗅到商机的李作联等人,通过实际行动抢先喝了“头啖汤”。接下来,他们将通过深化与直属农业农村部的国家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合作,在探索池塘集装箱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养殖流程,严格监控养殖过程,接受总站的检验,让市民吃上“放心鱼”。

敢为与创新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而言,规模化“集装箱养鱼”的顺德企业凤毛麟角,但梁作森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集装箱养鱼”模式值得被推广。他表示,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例如,一个集装箱的成本大约4.5万元,耗电量也大,但箱体的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而且箱养鱼类的市场议价能力高于塘鱼,长期而言,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是有利的。

带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嘉有得水产创始人们,对于“集装箱养鱼”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想法。李作联认为,集约化养殖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有利于整合农业资源,通过大数据监控水产养殖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找到问题源头,精准解决。同时,他希望政府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现代农业企业一定的扶持,支持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2018年,佛山市全年水产品产量 67.51万吨,其中顺德占了39.8%,全年水产品产量26.87吨,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区。勒流街道宣传文体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温玉恩认为,农业是顺德的一张名片,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顺德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历史告诉今人,顺德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环境,以及顺德人曾创造的农业奇迹。1983年,全省万亩连片鱼池试验在顺德勒流开展,并在首年取得成效;1986年,勒流稔海村养鳗人开创了国内土池养鳗先河,打破了国外以水泥池放养的模式……温玉恩认为,“集装箱养鱼”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技术,它在顺德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顺德人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今年8月,李作联等人打算再投资30个箱体,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在摸熟做顺生鱼养殖这个品类后,他们还将尝试其他鱼类的养殖,并计划与餐饮品牌共同谋划“顺德鱼生”品牌,通过前端绿色养殖和终端美食品鉴,进一步擦亮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岸上“养鱼神器”绿色环保产量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