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新机场航站楼五条铁路下穿

时间:2018-11-19 18:11    作者:兰心雪   来源:中新网    热搜:机场,铁路,机场,铁路阅读量:4356   

新机场航站楼五条铁路下穿

建筑师揭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诸多创新技术

地下塞进一个北京火车站;中心区域没有任何支撑,可以轻轻松松放下一个水立方;一块水泥预制板巨大得可以盖住鸟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日前向媒体详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理念。这个以旅客为中心的新机场藏着诸多创新技术。

到达登机口不超过8分钟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形如展翅的凤凰,与T3航站楼“一”字造型不同,新机场是五指廊的造型,换句话说是5条腿的放射形,这个造型完全以旅客为中心。

因为相对老机场而言,新机场每条走廊的距离都缩短了很多,虽然整个航站楼有82个登机口,但是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

“北京火车站塞进航站楼里”

新机场选址的位置非常讲究,在北京、天津和雄安中间的位置上,除了高速公路外,新机场地下巨大的轨道交通网可以把京津冀周边的旅客快速运达。据介绍,共有五条轨道线路在机场外围整合并列为一组,沿新机场中轴贯穿航站区,依次分别是,京霸城际、机场快轨、R4/S6、预留线和廊涿城际。也就是说,新机场的地下东西两侧是城际铁路和高铁,中间三条是机场专线和地铁。五条线路站台区总宽度约270米,相当于把整个北京火车站塞进航站楼里,这在全球都堪称壮举。

下了高铁,有扶梯直接到新机场的楼内,这种设计在全国也是首创,换乘非常便捷,人们从丰台火车站坐高铁可以直接换乘,或者从雄安坐高铁到新机场,甚至从石家庄、太原都可以乘坐高铁到新机场。

航站楼支在1100个橡胶垫上

要想实现这种世界创举,需要解决和克服巨大的设计和建设难题。考虑到高铁会以300公里的时速从航站楼下方穿过,为了有效缓解地下轨道运行的震动对于航站楼运行的影响,技术人员专门设计了横间的隔震技术——这是航站楼工程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属于国内首创。设计师解释说,新机场航站楼的柱子并非直直的由上而下,而是每个柱子在地上地下的交界处都支了一层橡胶垫,所以,整个航站楼不是硬硬地戳在地上,而是支在1100个软软地橡胶垫上,这也使新机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隔振建筑。

全国首座“四层楼”式航站楼

新机场采用“双层出发车道边”设计,相当于把传统的平面化的航站楼变成了立体的航站楼。

设计师介绍,传统的航站楼只有出发和到达两层,新机场实际上是四层航站楼,出发和到达分别是两层,相当于把平房变成楼房,整个机场因此节能集约。

由于北京新机场首次采用了双层出发高架桥,因此形成了两个车道边。未来新机场要承载T1、T2、T3的旅客总量,如果只是一层的车道边,根本不够用,因此设计为双层的出发车道边,这也是全国首创。一层是国际到达;二层是国内到达;三层是国内自助,快速通关;四层是国际出发和国内托运行李。再加上地下的轨道交通可以很方便地把旅客送到楼内,通过地下一层的直梯直接到达出发层。因此,旅客在这栋“楼房”里行走,并不觉得劳累。

一块预制板可以盖住鸟巢

目前新机场正在建设的是北边的T1航站楼,建成后可以满足45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进出港1.26万人次的容量需求,相当于T3航站楼的总量;近期将在南侧扩建一座卫星航站楼,以达到承担72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进出港1.95万人次的容量需求,这相当于首都机场T1、T2、T3总的旅客量;远期规划在航站区南端再建设新的航站楼,以达到1亿人次左右年旅客吞吐量的终端目标。

新机场坐落在直径1.2公里的圆形区域内,堪称庞大工程,新机场中心区域的支撑间距达200米,所形成的无柱空间可以完整地放下一个水立方。为保证中心区屋面及支撑结构体的完整,以及功能区的完整,航站楼中心区的混凝土楼板有513米×411米不设缝,是国内最大的单块混凝板,这块完整的混凝土大板,可以将鸟巢置于其上。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新机场航站楼五条铁路下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