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和时间赛跑,留住“濒危”非遗项目

时间:2018-07-07 06:27    作者:李陈默   来源:中国网    热搜:项目,项目阅读量:6320   

本报记者 徐颢哲

伴随着喜庆的音乐,80岁高龄的秦梦雨手上的扇子一动,全场安静了下来。这位国家级非遗“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仅用几分钟,就把幽默诙谐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一个动作从头到肩,从肩到腰,从腰到腿,如行云流水,毬帽、手帕、扇子三种道具运用自如……昨天的国家图书馆文津堂报告厅座无虚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在这里举行,秦梦雨和他的秧歌入选传统舞蹈优秀项目推介。

在昨天的推介会上,传承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现场观众。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巴德玛老人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北边的山梁》,高亢悠扬的一曲唱罢,引发全场掌声。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但由于传承人的不可取代性,加之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遗项目仍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险,用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庆善的话说,就是“与时间赛跑”。2016年初,对国家级非遗“常州吟诵”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式启动,当时该项目传承人秦德祥老先生已被查出患有癌症。值得庆幸的是,在当年9月老人去世前,所有采录工作都已完成。

2015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国图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作为学术咨询和验收机构,于今年5月完成了首批抢救性记录项目的验收工作,最终有227个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其中25个被评选为优秀项目。

上个月,国图启动“国家级非遗展映月”,已有约两千名观众在国图影院观影,国图影院的放映几乎场场爆满。

为了配合展映月,抢救性记录成果展也在国图北区一层学津厅如期开展,展期为7月6日至20日。以时间顺序回顾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历程,以图文、影像、装置艺术等形式,对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首批成果进行了详尽展示。展览还原了传承人接受口述史采访的典型场景,设计了227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像组成的装置作品“技·忆不随年华老”。

此外,今天和明天,国图还将举办“刻刀·剪刀·砌砖刀——手艺人的故事”等三场放映及主创交流活动,为公众创造更多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优秀创作团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和时间赛跑,留住“濒危”非遗项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