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黄牛倒票、人满为患……这是多年铁路春运烙在国人记忆里的刻板印象,大家对此也多有诟病。较之以往的囧与痛,今年春运所展示出的新面貌,正在逐步颠覆大家此前对它的认知。
农历狗年的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开始离乡返城。3月4日,农历正月十七,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83.8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客流虽达到峰值,但乘降顺畅,秩序井然。有旅客表示,“今年春运,不但能走得了,还走得好。这背后是铁路部门‘软硬实力’双提升的成绩。”
“春运”一词,从1954年最早出现在媒体上后,便与国人结下不解情缘,它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而载入了世界纪录。
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在燃爆全场的北京8分钟里,饱含铁路元素、带有“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以“国之重器”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亮相,让世人惊艳中国装备的力量。
近几年,中国铁路迅猛发展,取得了“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成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既追求质量也追求速度,中国铁路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然走在世界前列。短短十几年,铁路春运经历了从棚车、绿皮车、空调车到“和谐号”,再到“复兴号”。铁路运力的不断增强已极大地缓解了旅客人数逐年上涨的压力。
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的两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认知中国铁路硬实力,一是从2013年至2017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二是火车提速,从时速40、50公里到现在高铁350公里,北京到上海以前要一天一夜,现在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另外,乘坐G、D字头的动车组列车出行的乘客可通过12306网站、手机APP等方式预订外卖,在火车上便可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道美食了……新的科技元素的不断引入,让春运变得贴心,更加有人情味。
中国铁路在保障“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春运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铁路工作人员默默付出,他们不仅习惯了缺席与家人的团圆宴,还将服务旅客的内容更周到、更细致、更实用。
当前,2018年春运尚未结束,中国铁路运行正在平稳有序进行。(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