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3月7日电题:青藏铁路线:“四姐妹”用青春“点亮”信号灯
新华社记者马千里赵雅芳
海拔4160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玉珠峰车站孤独地站在莽莽昆仑雪山脚下。尽管阳光明媚,呼啸的寒风仍然刺痛脸颊。
玉珠峰车站是青藏铁路线上的一个无人车站,高寒缺氧、环境艰苦。对中铁二十一局电务电化公司女子信号工班的郑艳、王姗、李芳和张菲菲“四姐妹”来说,她们早已适应了比这更苦的环境。
走进玉珠峰车站的信号室里,女子信号工班正在施工,理线、配线、绑扎、焊接……25架组合柜排列而立,已经接入了密密麻麻的各色线缆。
她们四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平均工龄近10年。郑艳说,这些年她们接过的线缆长度能绕地球好几圈。
2016年3月,女子信号工班跟随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项目部来到青藏高原,负责各站点信号室内的施工。目前,清水桥站、可可西里站、沱沱河站等9个站点已经顺利开通。
玉珠峰车站是她们参与信号施工的第11站。王姗说,相比之前海拔4765米的昆仑山站、4707米的风火山站,这个站点的条件还算不错。
初次到高原作业,低温缺氧、天气多变等都让这几个年轻姑娘吃不消。“连续几天头疼睡不好、脸和眼睛都是肿的”,但她们仍然坚持工作。
由于工程全线属于无人区,施工点都在雪山下、戈壁滩上,吃水、用水,洗澡、上厕所更是不便,最让几个姑娘头疼。
郑艳说,由于害怕在野外碰见狼,她们都是结伴去找地方上厕所。而想要洗一次澡,只能坐车去四五百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区,一个月左右才能洗一次澡。
在曲吾站施工期间,她们遭遇了数次大暴雨。扎在戈壁滩上的帐篷灌进了雨水,地上的鞋和脸盆都飘起来了。在风火山站,她们临时在一间牛棚里过夜,大风呼号,牛棚的一角被刮得垮塌,第二天起来,姑娘们自己修补牛棚……这一切,都成了她们日常的趣闻笑谈。
“吃点苦很正常,铁路走到哪儿,我们就要跟到哪儿,能克服的困难还是要克服。”这是她们的回答。
在一架组合柜前,张菲菲正在梳理线缆,将各色线缆一根根捋顺后,按照线径、色谱分开,再快速用扎带绑扎。一旁的李芳正拿着图纸比划,研究下一步的配线方案。
“手要快、准、稳,也要巧,这是对信号工的基本要求。”李芳说,尤其焊线施工是精细作业,用340度高温的烙铁在仅有0.23平方毫米的接口上焊接,戴手套操作不便,烫伤手是常有的事儿。“焊锡丝溶液掉到皮肤上钻心地疼”,她的手上还能看到一块粉红色的疤痕。
在高原作业,还要不断遇到和解决新的施工难题。张菲菲介绍,刚到高原时,发现扎带受冷容易断裂,影响绑扎质量,增加了作业难度。后来,她们想出了用热水煮扎带的办法,方法简单,效果十分显著。
作为普通铁路人,女子信号工班常年跟着项目跑,一年有8个多月不能回家。谈起工作上的考验和生活上的困难,“四姐妹”付之一笑:“我们是女汉子,不怕。”提起家人、孩子,她们都回归于最柔软的角色、真实的本我。工作间歇,王姗喜欢拿出手机,和姐妹们分享5岁儿子的照片和视频,边看边笑,笑着笑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她们说,想家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漫长而艰苦的青藏线总要有人坚守,有人奉献。
“信号灯好比是火车的‘眼睛’,信号工肩负着列车安全运行的责任。”郑艳说,“如果我们的坚守,能把更多人安全送到家,让更多牵挂的人安心,就是值得。”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