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凌馨刘伟 赵春晓
5月27日上午,山东胶州市洋河镇神山后村的蓝莓大棚里,一株株蓝莓长势旺盛,一串串蓝莓果聚集在枝叶间,村民们正在忙碌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在这里也不需要干多重的体力活,只要剪剪枝叶、采采蓝莓、照理一下大棚。”村民夏德可说,在大棚里打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以后吃喝都不用发愁了。
今年73岁的夏德可,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住的房子是20年前盖的,屋内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全家就靠在山上种点儿薄地维持基本生计。“儿子患病,治疗费用花去了20多万元。”一说起孩子,老夏的眼眶湿润了。
自去年以来,洋河镇在精准扶贫上下足了功夫,扶在 “点”上,“帮”在根上。扶贫工作更加注重扶志扶技,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造血”功能,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个人定制。
“政府看俺年龄大了,别的干不了,但可以养羊养牛。”2016年,夏德可从镇政府领到了4只羊,后来他把羊卖掉,自己又借钱换成了两头母牛。“牛好养活,而且产了崽还能再卖钱。”
去年10月,夏德可卖掉了第一头牛崽,收入了8000块钱。那是他近10年来最大的一笔收入,兴奋了好几天。“这可是政府送俺的‘摇钱树’啊!”
不仅可以养牛赚钱,村里的道路硬化后,还设了2个清洁工的岗位,其中一个就分给了老夏,这样他每月的收入又多了500块钱。“孩子在医院治疗,每年要交两千多块钱,但我现在有了固定收入,生活也就有了奔头。”夏德可眼中充满了希望。
“作为省定贫困村,我们邀请专家为村庄把脉,最终确定了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神山后村支部书记赵利介绍说,在上级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先后建了冬暖式大棚24个,全面启动了种植蓝莓的发展模式,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筹备中。
蓝莓的初期收益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多的村民想加入到蓝莓种植当中来。神山后村打算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把全村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蓝莓产业,提高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