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中国市场,德国车企的“中流砥柱”

时间:2017-03-21 08:57    作者:许一诺   来源:    热搜:德国,车企,市场,德国,车企,市场阅读量:5162   

日前,在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和奥迪股份公司分别举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市场销量成为最大亮点。数据显示,去年大众在中国销售汽车398万辆,同比增长12.2%;奥迪在华销售58.9万辆,同比增长3.7%。在全球汽车业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德国车企的“中流砥柱”。业内人士称,德国车企在中国取得的优秀业绩证明,中国市场足够开放。而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卓有成效,是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发动机。

明确目标——将更多资源放到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2016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汽车销量达到1030万辆,超过丰田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国市场的贡献约占40%。当年大众在华赢利80亿欧元,销售额500亿欧元,利润率高达17%,远高于汽车企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2016年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8%,宝马增长了11.3%。大众、奔驰、宝马三家企业在华销售的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1/3甚至更多。

为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德国车企相继宣布新的战略规划。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对于大众而言“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大众将在战略层面上将更多资源放在中国市场,深度结合中国国情做出决策。海兹曼表示,大众三大未来中心之一将落户北京,专注于数字化和无人驾驶技术,还计划同中国合作伙伴在汽车分时租赁、二手车电商平台和网约车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奥迪负责市场和营销的董事冯德睿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数字化和电动出行市场,蕴含巨大机遇。他们将为此采取重要措施、调整商业模式,参与到中国发展进程中去。去年11月,奥迪与上汽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鉴于奥迪与中国一汽已有合作关系,此举引发各方议论。冯德睿强调,奥迪寻求同上汽的合作,是出于看好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前景,并综合奥迪长期发展战略后做出的决策。为巩固同一汽已有的合作,双方签署了一项十年商业合作计划,就21项核心战略领域的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奥迪在数字化、交通服务、建立现代化营销平台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承诺。

扩大优势——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

近年来,中国继续保持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的市场地位: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增速同比超过50%,年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积分管理办法,用市场手段倒逼汽车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

在该领域优势明显的德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众不久前公布了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阶段战略:第一阶段,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方面实现本地化生产;第二阶段推出续航里程约300千米的纯电动汽车,此类纯电动汽车将基于模块化平台生产,即内燃机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都将共享在同一个生产平台;第三阶段是将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至400千米—600千米。大众计划到2025年之前,为中国市场提供约150万辆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

冯德睿则表示,电动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潮流,而中国将成为这一潮流的领先者。奥迪在电动汽车领域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并将同中国通力合作。“奥迪随时准备同合作伙伴一起,实现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他还透露,在奥迪与一汽的十年商业计划中,已经确定未来5年在华本地化生产6款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

拓宽渠道——开展互信基础上的双赢合作

诚然,德国车企在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时也有自己的隐忧。他们担心自己的电动车计划步伐跟不上中国市场脚步,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有的企业怕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会导致技术流失。不过中德汽车工业技术学会会长魏建东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电动车市场和需求最为丰富,机遇和挑战并存,掌握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先机意味着抓住全球发展的先机。他希望德方一方面充分调研形成中国市场需求的文化和环境,理解中国产业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的现有产业环境和电动汽车未来上下游产业链要求,进行产业资源整合,与中国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抓住电动汽车的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合作是中德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一个缩影。德国中国商会干事长段玮对本报记者表示,德国车企在中国的优秀业绩证明,中国市场足够开放,而且越来越开放,而中方也不希望看到德国收窄开放的大门。据了解,近日德国联邦参议院正在讨论修改《德国对外经济法》,准备收紧德国外资投资法规,限制外国企业对德投资。草案中提出了“得到国家以战略目的补助的投资行为”“超出市场价格的投资行为”等模糊不清的概念,德国中国商会为此发出声明表示高度关注。声明指出,中国对德投资量仅相当于德国对华投资的10%,不到所有外商对德投资总量的1%。中国企业对德投资,是在互信基础上的双赢合作,使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更加平衡、紧密,也为德国带来资本、就业岗位和通向亚洲市场的渠道。

中国驻德国使馆新闻处提供的信息显示,很多中国企业在德国遭遇不公正待遇。如在德中资银行放贷额度受限,中医药市场准入门槛高,建筑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领域公共招标程序复杂,实施细则和审查标准模糊等。段玮指出,中德两国作为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受益者,在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多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记者 管克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市场,德国车企的“中流砥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