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渐凉,泉城夜深,省城历山北路小清河畔的三个小吃摊仍在练摊。摊主是三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务工人员,彼此却以“兄弟”相称。每天自晚上六七点到凌晨,“三兄弟”忙着招呼每一位顾客,他们虽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年纪,却都在为共同的生活理想打拼。
一天两份工 一人AB角
“白天在科技市场卖电线、电缆,晚上在这摆摊卖肠粉。”48岁的刘云华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来自淄博桓台,今年7月份来到济南,一天兼职两份工作。
刘云华现在一个人在省城打工,妻子孩子都在老家,女儿十岁,刚上三年级。他希望趁自己年轻时多下点力,给孩子多攒点学费。刘云华告诉记者,他每天下午5点半从科技市场下班,回家准备好做肠粉的材料,晚上6点多就开始在历山北路农贸市场上摆摊,直到凌晨。
“其实这个地段人并不是很多,生意也很一般,一份肠粉六七块钱,每天也就能卖个百十块钱的,除去成本挣到的其实很少。”刘云华告诉记者,现在兼职两份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陌生城市里的失落
吴正勇的炒饼摊与刘云华肠粉摊挨着,吴正勇的摊位上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妻子正忙前忙后的招呼顾客,孩子则在一旁玩耍。
41岁的吴正勇来自湖南,4月份听老乡介绍来到济南打工,是三人中最早在板桥庄农贸市场摆夜摊的。
“年初听在济南打工的老乡说济南还不错,自己也没来过北方,就想着来体验一下,顺便找个好点的生活法子。”操着一口湖南话的吴正勇说道。
吴正勇的小吃摊除了卖炒饼还有炒面、酸辣粉等小吃,每份价格也都在六七元左右。济南的生活压力虽是较小,但背井离乡,加上挣的不多、生活习惯难以适应,还是觉得生活并不理想。“现在天气渐渐变凉,晚上出来的人会逐渐变少,再加上妻子和孩子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所以打算最近返乡。”
打工10年就为一个闯荡梦想
记者采访廉辉时,他正在自己的炸串摊前忙活着,一个不大的三轮车上摆满各式各样的串儿,廉辉正拿着串儿往油锅里放着,一同帮忙的还有他的表弟。
廉辉告诉记者,自己20出头就开始打工挣钱了,原来在老家济宁工厂打工,做过纺织工、机械工,还在木地板厂做过。“做过这么多工作,却没有找着一个能真正挣钱的,就想来大城市闯荡一番。”
见习记者徐晓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