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况如何?
陈清泰:多项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走向成长久。可是,这还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不可连续性已经开始呈现。从今年起,国家补助政策开始退坡,但在购车、补助慢慢递减的同时,政府也开始在研发环节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支持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冲破技术瓶颈。所以,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正处于由政策驱意向创新、政策双驱动的转型期。
记者: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陈清泰:一方面,政府补助政策进入退坡通道。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提升的过程,能不能够跟上政策退坡的过程,并在退坡的周期内逐步走上主要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路径,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败的关键。另外一方面,国际汽车巨头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中国确定是他们的主要市场目的。可否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开放要求下完成技术自立,并树立起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记者: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陈清泰:迎接这两方面挑战的关键是进一步冲破核心技术,本质性地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如今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燃油车对比,性价比偏低。假如重要的核心技术没有进一步冲破,新能源汽车将一直遭到中途而废的威逼。作为企业必须谨慎预估政策退坡以后与燃油车对抗的情形,理性地配置研发和产能扩建的投入。
如今,我国电动汽车正在向成长久转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窗口。从全球看,电动汽车的技术线路还有选择的余地,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冲破,关键零部件的壁垒还没有构成,信息系统还在发展,品牌效应还未发力,商业形式正出现多样化。能够说,几乎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
因为相比较较早地把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有较好的积累。再加上我们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做支持,这就给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自主知识产权、培养自主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构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了要求。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一样,竞争力的核心是集合优良人才,拥有壮大的研发能力,掌控关键技术和树立优越的品牌效应。作为中国汽车企业,不能够再走技术空心化的路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能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掌控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