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来,新兴威士忌产区的新酒厂多数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在深入研究各种威士忌奖项及评委的喜好后,将特定产品送去各大威士忌奖项参评。随后挟得奖之威,转战国内市场。而本土市场的消费者,往往也因为本国威士忌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肯定,掀起一阵热潮。
这样的作法,短期内能在奖项的强力背书下,迅速打开知名度,收获一波威士忌爱好者的追捧。但长期来看,一个威士忌品牌,一家全新的酒厂能否真正立足,还是要看普通消费者对产的真实反馈。是否愿意花真金白银来购买产品,而不是品鉴会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第一次购买后,是否还会产生复购,而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情怀与民族自豪当一波韭菜。这样最真实的市场反应,才代表了一家新酒厂是不是真正立稳了脚跟。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不少中国酒厂开始从品鉴室里走出去。走向更多能接触到普通消费者的场景去。专业的威士忌展会,民间的爱好者活动,直至一些与威士忌并不怎么直接相关的活动现场。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酒厂走的更远些,甚至直接去到了威士忌的故乡英国。这就好比一家英国瓷器生产商,做了一批青花瓷,送到了中国景德镇,接受那边的消费者与专家的评判。这是一条收益与风险同样巨大的道路。走这样一条道路,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对自身产品的信心。
来自山东烟台的吉斯波尔却偏偏选择了这条路。今年3月底,他们再一次来到伦敦Whisky Live,接受威士忌诞生地及全球威士忌爱好者们的检验。而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参加这场由全球最权威的威士忌杂志《Whisky Magazine》主办的展会了,而今年也恰逢这场盛会的25周年庆。去年吉斯波尔作为中国威士忌的唯一代表,恍如1932年的刘长春 孤身参加洛杉矶奥运那样略显悲壮。所幸今年吉斯波尔不再孤单,有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大芹酒厂相伴。
作为第二年的参展商,吉斯波尔在伦敦有不少“老朋友”。他们拿着去年在展台拍摄的照片,焦急的在会场寻找着带有东方韵味的威士忌。在略过了一众知名品牌的展位,终于找到吉斯波尔之后,每个人似乎都松了口气。去年惊鸿一瞥后牵挂了一年的神秘东方酒厂今年还是来了。紧随其后的就是直接开启买买买模式。两天的展会,吉斯波尔带去的产品销售一空。展会首日,就有不少当地的爱好者提出要购买样品。最后甚至连现场品鉴剩余的半瓶酒,都被热情的英国威士忌爱好者买了回去。
他们痴迷于神秘优雅的檀香,也为细腻绵柔的中式泥煤所倾倒。山崳泥煤威士忌让他们认识了并不凌冽,却依然独具个性的中国泥煤的风味。他们坦言,是吉斯波尔的山崳,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泥煤威士忌,原来泥煤并不只有刺激的消毒水味儿。而蒙古栎 赋予昆全的檀香风味更让他们念念不忘。
连昆铃瓶、雕堡瓶及芝樱瓶,这些与苏格兰传统威士忌瓶身设计大异其趣的酒瓶,也成了他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曾带领中国威士忌酒厂集体参加日本酒展的小支老师,也对英国消费者对吉斯波尔的热情表示惊讶。
这或许是过去的Whisky Live上很难见到的景象。一个个身穿苏格兰裙 的英国威士忌爱好者,围在一个写满中文的中国威士忌摊位前。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品鉴杯,想尝试展台上几乎每一款产品。是的,对他们而言,遥远的东方居然也有人在酿造威士忌,这件事足以让他们痴迷。而对吉斯波尔而言,无论这些来自威士忌故乡的爱好者是因为猎奇,还是尝鲜才来品尝自己的威士忌,能让他们喝到来自中国的威士忌,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事实证明,这些来自威士忌诞生地的爱好者们,很喜欢这些来自中国的,有着自己鲜明个性,与传统苏格兰威士忌风味不太一样的威士忌。
这一刻,“东方香、国威桶,享受中国味道”似乎也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成了一个实实在在,值得追逐奋斗的目标。让异国他乡的威士忌爱好者们喝到来自中国的威士忌,让他们重新认识中国威士忌,从而对中国威士忌产生信心。这是所有如吉斯波尔这样的新晋中国威士忌酒厂的心愿和目标。只是吉斯波尔的想法可能要更远大一些。他们的英国公司伦敦圣堡乐已注册完成,同时也已经在英国找寻到了意向合作代理商。中国威士忌正式出口英国,正在一步步成为事实。
在以苏格兰为首的传统威士忌产区的包围下,如吉斯波尔这样的中国威士忌酒厂,开始以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一步步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威士忌真正获得海外市场肯定的可能。只有来自中国的威士忌真正获得普通消费者的肯定,到这个时候,中国威士忌才算真正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吉斯波尔在Whisky Live London上的成功,以及英国公司的成立,或许可以看成属于中国威士忌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威士忌酒厂走到这条道路上来,让海外的威士忌爱好者和消费者认识更多来自中国的威士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