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以及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上汽大众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演进过程有着高度的时间契合度。2024年10月24日,在第十二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上汽大众智能座舱和整车架构高级总监朱丽敏表示,大模型将重构车辆的感知、认知、交互和体验。
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下,如何依托上汽大众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底蕴的同时积极拥抱新技术,避免功能的堆砌,真正打造出更契合用户体验的智能移动终端?从技术层面,朱丽敏分享了基于AI大模型的未来智能座舱生态规划。从AIGC到AGI,产业将共同见证千人千面的、更有温度的智能座舱的到来。
上汽大众智能座舱和整车架构高级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上汽大众的智能化发展与挑战
智能化是上汽大众汽车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外界对我们的车辆评价颇高,ID系列问世时,业内专家一致赞誉其为优质车型,预示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上市初期该车型的表现未尽如人意。随后,我们调整了定价策略,经过优化后,销量逐渐攀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分析和反思。沿袭德系一直以来的质量要求,我们的车辆本身品质上乘,但我们的车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群体对智能化的要求存在偏差,受新兴势力车企带来的大量创新场景和技术的影响,用户反馈我们在智能化方面尚有不足。在当今时代,智能化无疑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关键领域。自ChatGPT 3.5以来,AI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从早期的计算智能,到90年代开始的感知智能,上汽大众的发展历程与之相仿,自1984年创立至今,已迈入第四十个年头。在此期间,我们的产品从最初的燃油车,乃至更早的化油车,逐步演进至如今智能化功能日益丰富的智能网联车,与AI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得益彰。
大模型时代上汽大众的智能化探索与未来展望
当下,认知智能已初露端倪,GPT时代悄然来临。根据当前预测,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已为期不远,OpenAI等预测其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
为紧跟时代步伐,GPT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今年或可视为这一趋势的元年。上汽大众亦在今年推出搭载大模型的车型,帕萨特Pro上市时即引入了大模型技术。我们与众多行业专家、高校及合作伙伴,如同济大学、讯飞、字节、百度等,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
从技术层面看,大模型基于训练、迭代与数据,能够显著提升座舱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更准确的认知理解、更丰富的交互模态以及更自然的无感体验。然而,我们需警惕功能与应用的堆砌,如何拥抱AI大模型给座舱“添智”,为用户“减负”,实现用户最优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将第三空间打造成用户乐在其中的家,是应用与体验的首要任务。
图源:上汽大众
智能座舱大模型用户体验,从感知到认知再到行动,这是一个螺旋进化的过程。我相信,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将产品的基因融入其中,最终实现人机交互向人智交互的跨越。这是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的方向。
座舱从过去的2D界面,到如今的3D人机界面,再到未来应用大模型后的多端智能融合,将形成多模态的感知。座舱的交互方式将从2D升级为3D,不仅在视觉上,更在交互上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汽车大师将使用户更懂车、更会用车,同时让车更懂用户,将车的体验延伸至车辆之外,通过IoT、个人数字设备及与外界的连接,将智能化提升至更高层次,成为用户的出行伴侣,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从车端来看,大模型正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我相信此类产品将很快推向市场。它将成为基石,支撑起座舱应用、整车厂生态及座舱内融入的第三方生态。然而,要实现智能化在车内的无缝融合,我们需在云端构建相应能力。
我们已搭建基于数据和知识管理的平台,能够保存用户的画像、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为用户实现千人千面、无缝的体验奠定基础。智能体管理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与交互习惯,设计个性化人设与界面,最终通过大模型管理平台将座舱外的生态与座舱内相连。
展望未来,从AIGC到即将出现的通用AGI,以及我们通过Agent体系打造的舱内智能化体验,这一产业演进过程将与大家共同见证座舱智能交互新范式。
作为整车厂,我们期望与各方展开更开放的合作,共同迎接大模型生态的百花齐放与开放合作新时代。我们致力于将座舱体验个性化,正如ID系列曾引入的皮卡丘,让用户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与温度。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