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意识越来越高,以及消费者对混动技术的认知逐步提高,混动凭借低油耗、平顺、安静等优势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说到混动技术,离不开混动技术的两大巨头:本田i-MMD和丰田THS,它们代表了混动技术的两大流派,在混动车领域一直最有话语权,经过多年的竞争,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那么问题来了,谁家的混动车更值得买呢?
今天我们拿两款车型作为对比,分别是型格e:HEV和凯美瑞双擎,它们都是轿车,都是采用以2.0L发动机作为内燃机的混动系统,而且都是当下最热门的两款混动轿车,相信可以给消费者一些购车参考。
聊产品力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价格,毕竟脱离价格谈产品毫无实际意义,再好的技术,价格昂贵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也毫无用处。
凯美瑞双擎主打的2.0L混动版本,起售价是17.98万元,那相同指导价的型格e:HEV对比,可以买到次顶配版本17.79万元,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终端价,目前九代凯美瑞基本没有终端优惠,而型格的终端优惠在2-4万元,也就是15万内就能买到型格的高配,价格差了3万元作用,这么来看,型格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强悍爽快vs平顺舒适,驾控乐趣vs柔和平稳
买混动车,最重要的是技术细节,这是一辆混动车的根本,比较型格的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和凯美瑞的第五代THS混动系统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技术细节和优势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发动机技术,型格e:HEV会更为突出,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搭载的2.0L直喷发动机采用了本田最新的技术,包括缸内直喷、350Bar高压喷射以及多段喷射等手段,使汽油燃烧更加完全和均质。这些技术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至41%,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意味着在输出相同动力时,消耗的燃油更少。这不仅扩大了电驱范围,也使得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电池可以辅助驱动,进一步降低油耗。
凯美瑞双擎的第五代THS以其高效的Dynamic Force Engine 2.5L发动机为基础,结合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THS,也达到了41%的热效率,该系统注重驾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这与型格e:HEV开始不同了,凯美瑞双擎不管是发动机还是电机,功率性能都不如型格e:HEV,凯美瑞搭载第五代THS最大输出功率145kW/197Ps,而型格e:HEV的混动系统综合最大功率149kW/203Ps。
在混动系统的控制逻辑上,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型格e:HEV的PCU精准控制发动机、电机和电池之间的能量流,确保各种驾驶场景下都能实现最佳的动力输出和油耗表现。得益于IPU的高度集成与精简化设计,第四代i-MMD的电池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相比之前的系统提高了79%,而且主要是由电机驱动,大功率电机,最大的感受就是“更爽快、更直接”,相比之下,凯美瑞双擎的控制模式是发动机+电机共同输出,因为两者的功率都不太大,所以需要一个功率啮合的过程,动力的爆发性,驾驶感受没有型格e:HEV那么爽。
主被动安全实力起鼓相当,舒适智能配置拉开差距
如今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不管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所幸的是,型格e:HEV和凯美瑞双擎,在安全方面找不到一点缺点。
型格采用了Honda Architecture新架构打造,车身融入铝材料提升整车的轻量化,同时采用了大量超高强度刚,抗拉强度9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占车身比例24.5%,其中同级罕有的抗拉强度1500MPa以上的热成形钢占比高达10.6%,热成型钢遍布在A柱、B柱、上下边梁等重要部分,同时车身地板、前后环形区都加强了结构,保证车辆的整体刚性、安全性。
而且,型格全系标配了10安全气囊、行人保护系统,这等配置规格,虽然凯美瑞双擎也是标配10个安全气囊,但从价位的角度来说,型格的诚意已经超过了凯美瑞双擎。型格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获得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大核心项目中均获得最高等级级评价。据说凯美瑞的车身刚性也采用了大量高强度钢材,但具体数据并未公布,而且还没有中保研碰撞测试的信息,所以基于现有信息来看,型格e:HEV是最优选。
而且型格e:HEV在人机交互功能及舒适豪华配置方面,对比凯美瑞双擎都有极大优势,因为凯美瑞的中低配车型基本没有互联功能,更没有重点宣传的8155芯片,而中低配恰恰是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的版本。型格e:HEV就厚道多了,Honda CONNECT 3.0智导互联系统自动档全系标配,包括智能语言控制、车家互联、远程控制、OTA等都支持,实用性和便利性都不在一个层次。
总体而言,不管是型格e:HEV还是凯美瑞双擎,它们都是令人放心的产品,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优势:大品牌出品、高品质水准、高保值,对比一些“赶鸭子上架”的新品牌,型格e:HEV和凯美瑞双擎都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都秉持“不背刺用户,不怕比、不怕卷”理念去造车,更值得用户的信赖。只是考虑综合性价比的话,当下型格e:HEV是更好的选择,至于凯美瑞双擎,建议观望一段时间,等价格到位了再出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