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布全新极氪001的时候,有一点点感触就是,800V+双腔空悬,正在逐渐成为20W+纯电汽车的“标配。最初同时发布这两项技术的实际上是两年前的小鹏G9,从今天回味你会发现这款产品非常的“前瞻”。但彼时因为基数用户不够大,在体验的讨论上没有形成很好的“话题”,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产品,正在加入这样的阵营。
这两件事对纯电汽车来说,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1.800V的架构,解决了“充电慢”的问题。对纯电用户而言,最担心的体验实际上就是这个,而“充电”又可以切割为基建,和“汽车”两个话题,800V在汽车端实现了15分钟数百公里的续航,意义上已经实现了“油电补能平权”,剩下的就是基建了。
但如果只把800V等同于“充电快”,实际上又有点肤浅它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也提供了高效的转化方式,是“续航扎实”的前提之一,也是“续航里程估算准确”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纯电体验全面提升的基础构型。
2.“双腔空悬”,对纯电汽车的重要程度是被低估的。
动力电池一直都是搭在底盘上,巨大的重量对传统车身和底盘的操控设计有很大挑战,因此早期的纯电汽车,基本上都在强调“运动性“,而很少人会说舒适性根本就舒适性不了,因此在20年前后,一些旗舰车型就开始搭载CDC,半主动悬架,试图提高悬架的自由度来避免“晕船”。双腔空悬是在CDC上更进一步的技术,结合“视觉”通常可以对前方30米左右的路况进行识别并且预判,调节高度来缓解你的不适感,减速带、粗糙路面上的“舒适性”,终于也可以在“纯电车型”上来讨论了至于它在操控上的提升,也是牛逼的,但我觉得是“顺带的”。
它在舒适层面上给纯电创造的价值,才是那个真正“深远”的影响。
800V+双腔空悬,我认为是从动力总成、底盘两件事情上,去支撑“电比油好”的存在极氪001发布的视频里,其体验不输百万级的车型,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但当我想到小鹏G9早几年研发时能想到这个,就觉得那种“前瞻思维”,和“智驾”是差不多意思这个品牌一直在技术的方向上看得很准。
“智驾全国都好开”,去年还是火种,今年已经在全行业铺开野火燎原。
800V+双腔空悬,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存在?
从G9开始,到极氪001,到越来越多的产品。
然后会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想得到:卷,和降价。
如果说,这所谓的“百万级体验”在过去两年已经下沉到了30W+,23年开始进入了20W+的区间事实上,小鹏G9在9月的时候就已经把身段拉到20W+了,我不晓得向下还有多少空间,但我只知道Model Y的性价比,正在被一步步的减弱,一刀刀地被割下来。
但是要往下的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
小鹏与大众今天发布的双方协议,实际上就是之前提到的“优势互补”:我们以为小鹏输出技术,大众从中得到了智能化,但实际上,大众在对G9背后的技术平台做深化评估的过程中,也给小鹏带来了“供应链”的改造如果说王凤英说的事情是真的,G6、G9的采购比别人贵一大截,那么在小、大两者的交互过程中,约等于G6、G9的成本可以下降一大截。
这是后面参与“800V+双腔空悬”技术大面积普及过程中,内卷战争的资本。
别忘了,还有所谓的15W级的“智驾方案”。
动总、底盘、智驾、座舱的体验,在全面拉升的同时,价格一降再降。
茶余饭后大家关心的是企业品牌的生死存活,但我觉得对用户来说,更喜欢这种暴风雨背后的“降价狂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