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震荡市下

时间:2023-12-04 13:36    作者:司马错   来源:    阅读量:8825   会员投稿

作者:嘉石

2023年至今,股市和债市均呈现大幅震荡的行情,投资产品在资本市场实现正收益的难度加大,此前震荡市头顶“避风港”光环的固收+基金虽光芒有所收敛,不过,依然有部分业绩优异的产品逆市实现了正收益。

根据Wind资讯的不完全统计(在wind固收+概念分类中,选取三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不小于10%的基金,对于存在多份额的产品,仅保留其A类份额基金作为代表),截至11月28日收盘,嘉合磐石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13.7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此外,华夏磐泰、永赢鑫欣双双以超过8.5%的收益分列第二和第三。而排在第四位的产品则是泓德睿享一年持有,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成立于2020年6月的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是5.93%,在这四只基金中是收益最高的一只产品。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产品前十

备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1-28,wind固收+概念分类,选取三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不小于10%的基金,仅保留A类份额基金作为代表,得出今年以来收益率前十的产品。

“固收+”基金产品收益经受考验

众所周知,“固收+”基金是指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以固定收益为底,配置一部分股票/转债等弹性收益资产的基金。这类产品多为偏债混合型基金,在此前的股债跷跷板效应下,该类基金凭借回撤相对较小的优势,吸引了一批追求稳定的投资者。据统计,2021年全市场“固收+”基金的平均收益超过7%,而随着市场大幅震荡,2022年这一数值掉到了-2.49%。

2023年以来,“固收+”基金整体投资难度增加,在全部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如果将AC两类份额分开来看的话,至今能够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大约占比为三分之一。同时,这类产品的首尾两端业绩差超过了30%。其中较为具备代表性的产品之一是今年业绩能够匹马领先的嘉合磐石,从去年的同类倒数第二位一举跃升至今年暂居第一位,某种程度上来看,或许还是权益投资做出了基于二级市场热点的正确选择。

从该基金今年的权益仓位变化来看,产品从一季度末的30.11%升至二季度末的37.63%,再升至三季度末的38.53%,这样的仓位跃升需要具备一定的胆识。同时从具体的持仓来看,去年四季度时该基金重仓股主要以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标的为主,比如头两家公司就是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其重仓股就调整成为人工智能概念的标的,尤其CPO光模块中的两大龙头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几乎牢牢占据重仓居前的位置。

当然,这样的胆识和勇气也和基金规模颇为迷你,有利于放手一搏有关。在基金的三季报中,基金经理这样表示:“前瞻地看,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和政策的发展,权益市场或有望在四季度迎来反攻。我们依然相对看好以半导体、AI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组合管理方面,组合在三季度减持了部分涨幅较高的AI个股,增持了部分半导体个股。债券方面,三季度依然以利率债的交易为主。”

泓德睿享一年持有可圈可点

另外较为具备代表性的是年化收益暂时领先的泓德睿享一年持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7.7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5.93%以及近6个月收益率4.97%,三个成绩均可圈可点。

目前的双基金经理实际长处都在债券。具体来看,在基金发行时就挂帅负责固定收益投资的女将赵端端,有着在多家资管机构做债券的经验,当下其在泓德基金管理着5只公募产品,而去年加入的姚学康同样是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他目前在公司也管理着四只公募产品,具体包括了偏债混合、混合一级、二级债。

根据姚学康的介绍,该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主要来自股票、纯债、低价转债部分的贡献。基金经理曾在基金三季报中表示:“纯债层面,考虑到经济实质修复需要时间,中短期之内,货币宽松应当不会改变,融资需求弱势也难逆转,睿享债券头寸回归偏高杠杆和中性或略高的久期,可能是恰当的。权益层面,考虑到A股市场偏低的估值,以及决策层面对于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睿享拟继续维持偏高的仓位。”

对后续的操作,姚学康具有信心:“随着美国通胀的回落,并考虑到金融条件收紧对经济活动的滞后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节奏的调整,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的过程预计会告一段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随之缓解,A股权重板块的抛售压力也随之减轻。”

他进一步分析:“国内方面,决策层面对于牢牢兜住经济金融风险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近期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一揽子化解方案,公募债券市场上,城投利差明显压缩,投资者信心恢复;在房地产供需关系逆转背景下,积极保交楼、回应房企融资困难;重视减轻居民按揭利息负担,增加专项税扣除;出台各项举措,活跃资本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震荡市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