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召开成立两周年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就当前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谈及PPP的具体实践,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必须抓好统筹、创新和高效三个重点:一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好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二要统筹好政府投资、专项债、PPP等政府资源;三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利用好PPP的方式,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表示,北京大学PPP中心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大胆创新部校级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财政部的政策优势、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业界参与者的资源优势,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的高校PPP研究平台。中心围绕以PPP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PPP公共服务供给动能转换PPP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发布了一系列成果。
来自地方、企业的与会代表结合自身PPP发展情况相继作了发言。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学春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对PPP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促改革、惠民生、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也是在全国比较早地开展该模式探索的省份。当前PPP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影响规范发展、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李学春建议,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改革的合力;加强宣传引导,提振市场的信心三方面补齐短板、解决问题。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张璐晶表示,国内的水环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3。近20年来,中国建设了大量地上污水处理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当年建在城镇边缘的污水处理厂被居民区包围,臭气、噪声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原有污水厂占地面积大、处理规模不足、出水标准亟需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433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95亿立方米/天。若将全国80%的传统地上厂改造为下沉式再生水厂,占地仅需9.3万亩,节约用地129万亩,可带动改造投资1.55万亿元,节约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可带动约10.8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通过下沉式再生水厂系统理念可有效解决邻避问题,实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温源)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