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首创经中京津合作示范区采风活动举行。20家来自京津两地的主流媒体参与活动,亲眼见证京津合作示范区的建设现状,深入采访示范区的产业布局和运营理念,揭开示范区的面纱。
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
京津合作示范区占地约3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31万,就业人口18万,是天津未来科技城的重要组成板块,建设周期15年(2016年-2030年)。
距离北京五环100公里、天津中心城区20公里、雄安新区150公里,地处要位,京津合作示范区定位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试点示范区”、“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样板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在现场看到,目前示范区起步区正在加快建设中。据介绍,已经累计完成投入40亿元,已经具备通车条件的达到22公里,起步区11.8平方公里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全面修缮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支路和次路40多平方公里的道路建设。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中央公园建设也正在进行中,预计2020年对外开放。排水、燃气、热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到2020年前将全部完成,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保障。
蓝图:高标准谋划产业落地
京津合作示范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体,京津合作示范区在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向心力。
根据京津合作示范区的总体产业规划,示范区将积极承接新兴产业、教育医疗等项目,形成高科技制造业及现代高端服务业两大产业组团,构建以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旅游休闲、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为特色支撑的“3+3”产业体系,推动示范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京津合作示范区将主动承接两市相关产业和溢出功能,积极承接两市科技成果、创业孵化、新兴产业、高等(高职)院校、优质公共服务等疏解项目,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开发建设运营模式等改革创新力度,打造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
对于未来入驻企业,示范区能在土地及税收上给予较大优惠,如京津合作示范区享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政策,以及天津市、天津滨海新区、天津高新区等多重产业政策的叠加优势,可覆盖各类产业政策111项、产业投资基金7项。除此之外,京津合作示范区将自主安排70-80亿元资金,推出更为优惠和灵活的扶植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目前,示范区已经与阿里云、京东方、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天风证券、北方航空实业集团、等14家企业进行了意向签约。
智慧城市:配套与服务成就“硬核”生活
产业始终是第一位,但产业也并非全部。在京津合作示范区项目上,首创经中致力于“平衡城市”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智慧、生态、和谐的高端服务业新城。首创经中还将为示范区积极引入包括基础教育、国际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医院等教育及医疗机构。
“京津合作示范区在未来将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打造的一座产融结合、职住平衡的节点城市。这座城市将具备战略定位高、产业结构新、功能配套全、基础设施强、生态环境美五大优势,成为优质资源配置的焦点区域和新的区域增长极。”首创经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配套方面,起步区将先行启动建设一所12年制优质公立学校,后期将进一步导入优质的民办教育、国际教育、高等院校资源,满足区域居民教育人口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区域价值和吸引力。
医疗配套方面,将对京津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建设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就业及居住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将利用6平方公里拓展区,打造国际健康医疗城,建设以国际顶尖综合医院为核心、知名专科医院为基础、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国际医学中心,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
从生活配套来看,京津合作示范区拥有高铁、高速公路、港口、航空等外部交通优势,同时也在通过完善的生活性服务业链条打造便利生活圈,未来将分批次建设多个便民菜市场和社区商业中心,满足人们更为丰富的生活需求。
就生态环境而言,示范区核心区已启动48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建设,未来示范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可达500米,将为整个未来科技城板块的高端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早在2015年4月,京津合作示范区就被国家住建部、科技部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未来示范区将在智慧生态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的深度融合,推进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住宅交付使用,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光年城+APP”三个项目将投入使用。
首创经中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产业带动区域人口与经济,以优质住宅配套服务产业人群,打造一个区域能够腾飞的双羽翼,让京津合作示范区焕发生机与活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