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医夫妻冲在援非第一线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洪建国
大年二十九的北京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就在这天,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军医贾红军接到了上级特批他出国探亲的通知——他将带着7岁的女儿小薰飘洋过海,去看望执行援塞任务的妻子张丽娜。
从首都北京出发,飞越亚洲、欧洲、非洲,穿越太平洋、大西洋,搭乘飞机、快艇、汽车等交通工具,行程17000多公里,他们最终到达目的地——非洲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在塞拉利昂,宾图玛尼宾馆C201房间就是我们的幸福驿站。”今年春节,张丽娜幸福地说。
上战场是夫妻共同的梦想
对于军人而言,上战场就是最大的梦想。
当兵20年来,贾红军作为传染病医疗所队员,先后参加过防控甲流和多次实兵演习任务,2014年因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成绩突出,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挂在他胸前。
贾红军说:“这么多年来,妻子张丽娜一直默默支持我,帮我一次次实现上战场的梦想。”
2017年3月,贾红军被选拔为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国内接受紧张的训练。就在这时,父亲被查出肺癌,女儿面临升小学……
张丽娜早已读懂了丈夫,“在国家面前,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你就放心去执行任务,咱爸不用你担心,孩子的事也不用你操心,家里一切有我。”
3个月后,贾红军再次奔赴非洲执行任务。
这么多年来,贾红军忽略了一点,上战场是不分男女的,张丽娜何尝不想上一次战场?
2018年3月,中国第三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开始抽组,当兵18年的张丽娜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2018年7月,作为第三批援塞专家组成员,张丽娜终于出国援非,实现了上战场的梦想。
让星星捎去对爱人的祝福
塞拉利昂传染病多发,给当地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5年前,这里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震惊世界。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却因埃博拉来了。
2014年9月16日,我军援塞医疗队奔赴非洲抗击埃博拉,贾红军是首批30名“敢死队员”之一。面对致死率高达90%的超级病毒埃博拉,这一去不知能否活着回来。
临行前,贾红军和张丽娜约定,在联系不到对方的时候,彼此就看天上的星星,找到最亮的一颗,寄托对爱人的想念和祝福。
在重灾区,埃博拉如同猛兽一般凶残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作为医疗队防控组组长的贾红军,承载艰巨的防控重任,不但要保证30名中国队员一个也不能少,还要保证中方和塞方的医务人员零感染。重压之下,贾红军与队友通过规范穿脱流程、严格病区设置等措施,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最终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2017年8月13日,塞拉利昂50年来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瞬间夷平了一个500人的村子。正在执行援塞任务的贾红军与队友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山下不时有碎石滑落,现场死亡的气息还在弥漫。
在一个灾民安置点,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教室挤进了300多个灾民,灾区高温多雨,随时有暴发传染病疫情的可能。从事防控工作多年的贾红军一边向塞拉利昂卫生部门建言防控工作,一边前往灾民安置点消毒。
他背着装满40多斤药液的喷雾器,对室内、垃圾池、厕所进行消毒,对安置点周边进行杀虫。
一位非洲小孩好奇地说:“叔叔你不觉得臭吗?别的叔叔阿姨都是来给我们看病的,可是你却哪里脏臭去哪里。”
贾红军笑着说:“我是一名消毒的医生,只有我越靠近垃圾和杂草,传染病才能离你们越远。”小孩似懂非懂地点头,说了句:“Thank you,China!”
2018年7月,贾红军执行援塞任务期满回国,张丽娜从丈夫手中接过援塞接力棒,来到了丈夫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非洲大地。
看到绿军装心里就踏实了
2018年春节,张丽娜以家属身份来到非洲看望贾红军。
贾红军说:“我也是一名在外执行任务的军人,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病了,病床上躺的是我,你会怎么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让在外执行任务的人感到国家、军队就是大家最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市,有5000多中国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有使馆工作人员、中资企业员工、华人华侨、经贸商人、访问学者等,保障大家的生命健康也是中国驻塞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贾红军说。
2018年9月,一名驻塞工作人员高热不退,渐入昏睡状态,遂请中国第三批援塞专家组前来诊治。半昏半醒的患者抬头看着中国军医徐哲、张丽娜等人,显得有些激动,嘴里嘟囔着说了一句话:“一看到有‘绿军装’来,我心里就踏实了。”
经过仔细检查,患者患上了被称为“非洲重感冒”的恶性疟疾,并伴有急性肾衰竭症状。专家组一边抓紧抢救精准护理,一边积极协调大使馆将病人送回国治疗,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愿作播撒中塞友谊的天使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获得塞军联合卫生部授予的杰出贡献奖。”2018年12月21日,张丽娜在非洲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在国内的丈夫,贾红军难掩喜悦之情,一下子又将思绪拉回至非洲。
塞拉利昂多年来一直没有传染病门诊,很多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在第二批援塞专家贾红军和队友积极筹备下,2017年11月9日,塞军第34医院传染病门诊开诊了。
贾红军清楚地记得当时开诊的情景,不大的门诊部挤满了来看病的人。35岁的尼娜拿着香蕉送给中国专家,“请尝一尝我们家自种的香蕉,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病”。
半年来,张丽娜与第三批援塞专家组队友积极参建中塞传染病防控中心,建立完善管理规定,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先后接诊患者1153人,成功抢救当地危重患者23人,培训塞方医务人员100多人,中心被塞军联合卫生部表彰为先进单位。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