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中国社科院张晓山:应赋予农民实现对土地的财产权利

时间:2019-02-20 14:18    作者:安靖   来源:搜狐    热搜:土地,农民,土地,农民阅读量:6559   

文/袁昌佑

11月9日,社科院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与农业农村经济改革”论坛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出席并发表演讲。

张晓山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指出,随着十九大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进一步向农业农村调整,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格局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城乡间要素将呈现双向流动、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几十年实施的计划经济发出的第一声炮响。此外,张晓山指出,农民群众的制度创新只有在思想解放的环境下才能开花结果,“家庭承包经营之所以能从星星之火成为撩火之势,得益于1978年5月份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可以看到,中国渐进式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原有体制和部门外,生长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部门,如乡镇企业、个体经营经济等,其所产生的经济增量降低了传统部门的经济份额,摊薄了改革成本,使帕累托改进有了经济支撑。这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经验。”张晓山说。

张晓山表示,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崛起,仰赖于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廉价的土地,一是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来自于农村,通过农地征用的方式将其作为工业园区、商住房等,劳动力则是农民工。“长期以来,我们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农民工合理的劳动待遇、像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

张晓山指出,当下农村劳动力供给从无限到有限转变的新格局使得农民工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拥有了一定的谈判地位。农民工可通过“以脚投票”来捍卫其合法权益,促使劳动力价格向真实价值调整。

另一方面,他指出,面对这一转变,企业除了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外,也不得不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福利,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也为农民工市民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张晓山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种种制度枷锁,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实现。”他强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将在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中处于关键性的位置。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农村土地资本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将左右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为此,张晓山建议,土地要素要逐步市场化,应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权利。这将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也将促进农业人口加速市民化的过程,实现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目标。

最后,张晓山表示,要明确政府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的责任。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的作用,生产要素总是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张晓山建议,政府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效率,促使要素向这些地区和产业流动,尽快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此外,政府还需承担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主体责任。“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有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政府在这方面有责任,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社科院张晓山:应赋予农民实现对土地的财产权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