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建成鱼类增殖放流站首次放流12万尾鱼苗

时间:2018-10-29 15:40    作者:余梓阳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267   

新华社武汉10月26日电(记者黄艳)丹江口水库羊山林场码头,人工繁育的鲢、鳙、中华倒刺鲃、团头鲂、三角鲂等品种累计12万尾,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26日放归一碧万顷的丹江口水库。这意味着2015年国家在丹江口水库启动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项目正式建成,并成功完成首次增殖放流。

来自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湖北、陕西、河南等部门和地区的有关领导共同参与了增殖放流活动。长江委总工程师金兴平在活动仪式上表示,开展库区鱼类增殖放流是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南水北调中线水生态环境修复,强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水库,具有巨大的水资源配置综合效益。但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正常蓄水位提升至170米,对库区湖北十堰郧阳区以上至陕西安康大坝汉江江段,产漂流性卵的鱼类产卵场有较大影响;另外,陶岔取水口每年也有大量鱼卵流失。2015年12月,国家批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项目,打造丹江口水库“鱼类种质库”,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减少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此次放流的鱼苗全部为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人工培育,苗种规格为4至15厘米,且全部通过了检疫检测。负责这一生态补偿项目建设的长江委中线水源公司、汉江集团的专家介绍,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承担放流鱼类的驯养、催产、受精孵化、苗种培育等整套生产任务,放流规模每年不小于325万尾。

据介绍,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采用了全循环水养殖系统,即所有的培育养殖用水都是“零排放”,并与库区林场、绿地、城市管网联通,实现人工繁育鱼苗和水质保护的双重目标,为下一步加大放流规模打下很好的基础。

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委加快推进生态大保护工作。2011年至今,运用三峡水库共进行11次生态调度试验以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2018年4月,首次在金沙江中游开展圆口铜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人工繁育圆口铜鱼幼鱼1万多尾;2018年5月,首次在汉江中下游探索专门针对鱼类产卵的梯级生态调度。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建成鱼类增殖放流站首次放流12万尾鱼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