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冷翠华
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保费收入显示,今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同比下降16.91%,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7年时间里一季度原保险保费首次下滑。
与此同时,万能险保费经过去年的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出现了止跌回升迹象,同比涨幅为37.62%,投连险保费也同比上涨了145.91%。
原保费降幅逐渐收窄
由于受政策调整影响,今年各寿险公司的“开门红”业绩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无论是寿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还是规模保费(原保险保费+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新增交费)同比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取得原保险保费约10993.96亿元,同比下降了16.91%,这也是2012年以来7年时间里一季度原保险保费首次下滑。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到2018年各年度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数据分别约为3513.23亿元、3441.5亿元、3479.9亿元、3567.20亿元、5144.29亿元、6321.94亿元、9640.67亿元、13230.8亿元以及10993.96亿元。
从数据来看,2011年一季度的原保险保费比2010年有小幅下降,从2012年起至2017年各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涨,而2018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再次下降。
不过,从一季度各月份情况来看,记者发现,原保险保费的降幅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今年1月份、1-2月份和1-3月份各统计区间的原保险保费同比降幅分别为25.50%、24.31%和16.91%。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开门红”期间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134号文”带来产品形态的变化,快返型产品消失、大单数量减少等,同时,去年保费收入的基数较高,二者产生叠加效应。此外,其他金融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削弱了险企“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寿险公司新单销售遇到较大阻力,而部分续期业务较高的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政策的带动下,各寿险公司也在不断调整渠道策略,多数寿险公司着力于建设价值率更高的个险渠道,发展保障类业务,提升新业务价值。例如,太保寿险已完成个险格局的构建,新华保险的代理人队伍在量和质方面都有所提升;各公司尤其注重缴费结构的调整,希望建立续期拉动保费提升的模式。
整体来看,一季度寿险公司既面临保费收入压力,也面临着结构性改善的情况。虽然受利率上行、储蓄型产品吸引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不少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出现负增长,但随着二季度不断发力拥有更高新业务价值率的保障类业务,原保险保费增速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万能险收入巨幅震荡
一季度数据显示,寿险公司取得万能险保费收入3183.84亿元,同比上涨了37.62%。而从近几年一季度万能险的保费收入来看,其呈现大起大落特点。
具体来看,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8年各年度一季度的万能险保费分别为1366.43亿元、1903.68亿元、5968.99亿元、2313.43亿元以及3183.84亿元;从中可以看出,2017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同比大幅下跌了61.24%,而今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止跌回升,同比上涨了37.62%。
同时,一季度投资属性较为明显的投连险保费收入同比也大幅增长,其收入约为203.17亿元,同比增长145.9%。从2014年到2018年各年度一季度寿险公司投连险保费收入来看,分别约为17.01亿元、122.43亿元、302.48亿元、82.62亿元和203.17亿元。尽管涨幅较大,但投连险保费收入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较低,开展相关业务的险企也较少,共有27家险企开展该项业务。一季度,寿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万能险保费以及投连险保费占规模保费之比,分别约为76.45%、22.14%以及1.41%。整体来看,最近几年,寿险公司的万能险和投连险保费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部分险企出于对总保费平稳过度的考虑,拿万能险和投连险冲击规模而使其增速冲高;另一方面,随着银保监会的一系列产品新规的出台,也有险企加速业务转型,压缩万能险业务。整体来看,在万能险新规实施之后,其保费占比整体处于低位,行业保费结构不断改善,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预计2018年万能险占比将有提升,主要因为目前万能险已经逐渐长期化,其成为险企主推的主险。
尽管万能险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但从各险企来看,分化明显,在有数据可比的71家寿险公司中,19家险企一季度万能险保费同比上涨,52家险企下降。其中,增幅最大的公司是君康人寿,万能险同比增幅高达186倍,增幅超过100%的寿险公司共有9家。也有不少险企万能险出现约100%的下降,包括瑞泰人寿、招商信诺人寿、渤海人寿、珠江人寿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