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 勇
“经过两次非常突然的‘天灾’,公司将如何重建投资者信心?”面对投资者网上尖锐的提问,獐子岛董事长、总裁吴厚刚在5月14日举行的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第一要快速恢复业绩(11项措施逐季度见效);第二要增加海洋牧场透明度,普及海洋生态知识,普及海洋风险知识,普及海洋生物知识;第三要管控好风险,释放好优势。”
“獐子岛拥有永不枯竭的海洋,永不饱和的市场,永不换代的产品。”吴厚刚认为这是公司的优势所在。
监测预警制度存缺陷积极整改
说明会上,对于投资者诟病的风险管控失效,“靠天吃饭”问题,獐子岛董秘孙福君表示公司管理层已识别消耗性生物资产管控中的监测预警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并将其包含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公司将积极整改规范。
孙福君表示,在上次自然灾害发生后,公司研究中心加强了与产学研合作院所的技术合作,从生态环境、种质、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此次虾夷扇贝遭灾,公司虽然监测到相关指标异常情况,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未能预判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可能发生重大异常。因此提升风险预警与应急能力重要且紧急。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獐子岛计划与政府、科研院所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海洋牧场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深化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等国内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高校等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对生态相关方向联合攻关技术研究。由海洋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跨学科融合,分析生态、生物等数据,研究了解生态环境数据与产品生长、存活之间的关联关系。由此,建立生物与生态环境间的敏感性标准,以达到预警预报,提升海洋牧场风险应急能力的目标。同时,请专家针对全品种行业风险进行识别,充分披露风险,提升公司预警能力,加强风险预警部门能力建设,提高事前风险应对能力。
关闭风险敞口重布海洋牧场
记者从说明会上了解到,獐子岛拟订的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保障现金流安全等 11 个方面的措施目前正在逐项落实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一方面关闭风险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场。将234万亩确权海域划分为100万亩资源区和134万亩生态区。将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由234万亩压缩至约60万亩。 同时,公司将扩大加工食品业务规模,保持加工食品业务稳步发展的态势,弥补底播虾夷扇贝减少带来的收入、利润缺口。
“扇贝曾带给獐子岛无尚的荣耀,支撑过公司大部分的利润。”有大连海洋养殖从业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压缩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对于獐子岛来说,其实是个艰难的决定。”
吴厚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的是否考虑再扩大扇贝养殖面积时表示,如果技术成熟和风险可控,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毕竟,北纬39度獐子岛是世界公认的珍稀海珍品原产地,是中国唯一可规模化实施虾夷扇贝增殖,并以此品种为主建设海洋牧场的一流渔场!
吴厚刚表示,两次天灾告诉我们,海洋生态是现有技术所不能掌控的,诸多风险是现有技术无法识别和难以预警、无法预防、提前防控的,甚至无法实现应急止损的!只有敬畏风险,适度规模,多元结构,养护生态,可持续原则,甚至,海陆结合,技术与品牌驱动,才可以使公司始终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和发展,从而,扩大并保护好广大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
2018年经营目标全面扭亏
扇贝的再次受灾,也让獐子岛的负债率攀升到90%左右,公司的经营压力也为投资者所广泛关注。说明会上,獐子岛首席财务官勾荣表示,经与控股股东初步沟通,公司拟引进新零售、长期资本等特定目标类型的战略投资者,此外公司还将处置部分闲置低效及非主业相关资产,用以偿还部分有息债务,优化贷款结构及贷款规模。
孙福君表示公司资金获得政府及银监局和债权银行支持,存量可满足近期经营需要。目前公司与各家银行合作稳定,资金到期偿还与新业务再融资开展顺利。公司将进一步管控好存货、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运营资金充足安全。
同时,公司目前各业态经营情况平稳,底播虾夷扇贝业务受存货减值因素影响效益下降,加工食品业务效益稳步增长,海参、海螺等增养殖产品产销量提升,公司二季度整体业绩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预计2018年1月份至6月份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万元至2000万元。公司2018年的经营目标为实现全年扭亏为盈。
据了解,截至今年1季度末,獐子岛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5.94%。三大业务板块中,受底播虾夷扇贝大幅减值影响,养殖业收入同比减少,而水产加工业、水产贸易业增幅都在20%左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