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6亿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农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长6.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每月平均工资为4048元。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平均而言,专科3907元,本科4854元。于是很多人说,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大学生了。单纯考察应届生的起薪,大学生起薪的确与农民工差异不大了,而且农民工的工资还在不断上涨,甚至在某些行业已经超过大学生,也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何在?最容易看到的是供需状况的改变。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对农民工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但不断上涨的薪资还是表明农民工供不应求。相对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每年都是毕业季的热点之一。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新增农民工481万,而全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最近几年持续走高,2013年是699万,2017年已经攀升至795万。相对农民工群体,更容易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但绝对增长数量的差异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向与农民、工重叠范围很小,这两个群体其实并没有在同一个就业市场正面竞争,也就是说,在很多职位上,两者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就意味着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
其实这也很容易看出来,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进企业,从事互联网、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工作,偏重脑力劳动,对知识、技术等要求较高。而农民工由于大多数没有学历和技术,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偏重体力劳动,比如典型的建筑业里的建筑工和制造业里的流水工。也就是说,在各自的领域里,农民工逐渐成为稀缺资源,相对而言,大学生不再那么稀缺了。所以,供求状况的变化就会体现在货币工资的涨跌上。
农民工的工资上涨的更深层次原因,可以用工资理论中的“补偿性工资”去解释。所谓的补偿性工资,指的是:不同的劳动和资本职业的利害,总的说来,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职业,明显的比其他职业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辞去比较不利的职业,而挤进比较有利的职业。这样,这种职业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职业相等……考虑到个人的利害,人必会寻求有利的职业,避开不利的职业。
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恶劣的劳动或工作条件及伤害危险;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农民工高工资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
首先,工作条件恶劣。大多数农民工干的是大多人不愿意干的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脏活苦活累活,比如煤矿工人,他们工作在不见天日的矿井下,每天工作数十个小时,长年与粉尘为伴,患尘肺等职业病风险极大。
其次,社会声望不高。直至今日,不管主流媒体怎么宣传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功臣,是伟大的贡献者和牺牲者,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农民工还是与文化水平低直接挂钩的,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声望。就连农民工自己,辛苦劳动的动力之一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必做一个农民工。
最后,职业和收入极其不稳定。他们干的是体力活,是靠卖力气的。有活就干没活就被迫休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而没活,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收入。而且,老板拖欠工资的问题由来已久,他们常常不能在年底按期拿到报酬回家过年,甚至为了讨薪而不得不采取一些过激手段。
相比而言,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不会遇到上述问题,至少没那么严重。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坐在办公桌旁喝着咖啡,工作环境比农民工不知好了多少;哪怕一个普通的白领,在一般人眼里至少也是有知识文化有身份地位的职场人,社会声望比农民工要积极正面得多;按月拿工资,年底拿奖金,基本上不用担心没钱回家过年,而且只要努努力,也不至于担心会失去工作,可以说是旱涝保收,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比农民工要强得多。大学毕业生还能在工作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与农民工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再加上五险一金和社会保障对个人生活的保障、企业培训对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助力等等,大学毕业生拥有大量的非货币化福利,而在这方面,农民工所拥有的几近于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