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希望就在这片土地上——再访贫困村沙洲村

时间:2018-03-02 12:15    作者:顾晓芸   来源:东方网    热搜:土地,土地阅读量:6511   

新华社南昌2月14日电 题:希望就在这片土地上——再访贫困村沙洲村

新华社记者余贤红

头发白了,脸色黑了。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江西省修水县上奉镇沙洲村,见到30岁的第一书记黄喆,看到了他这一年中的变化。

身着运动服的黄喆轻松一笑,便领着记者逛村入户,看看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

在离村部不远处的一处新盖砖瓦房里,58岁的贫困户荣满桃正和家人围着火盆取暖。前不久,荣满桃一家不仅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告别了数十年喝“泥沙水”的历史,还收获了几千枚鸭蛋。

“多亏了政府提供的3000元产业发展补贴,要不然我们真没勇气养鸭。”荣满桃高兴地说,这些鸭蛋卖出去后我们不仅能收回成本,还能赚不少钱。虽然儿子、儿媳身体不好,但在她看来,有了产业、盖了新房,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就好比农村的压水井,产业补贴资金就是那一瓢水,只要政府搭把手、群众积极动手,贫困户家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黄喆说。

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是这位第一书记2016年驻村工作以来一直在琢磨的事。记者了解到,这其中还有段小插曲:为了推荐沙洲村肥沃土壤吸引专业公司来投资,黄喆用上了最“土”的办法——扛着四包土下班后夜访公司负责人,最后硬是把人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请到了村里。

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韧劲”,黄喆不仅带动村民建起了20多个蔬菜大棚,还把扶贫车间开到了村里。沙洲村也由此初步形成了大棚蔬菜、茶叶、水稻种植等产业支撑,去年全村脱贫21户72人。

此外,这个村的小学还建了舞蹈室、微机室,留守儿童学习舞蹈、与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进行视频有了新去处。还有不少公益组织与留守儿童建立了直接联系。

从贫困户家里到蔬菜大棚再到村小学,每到一处,这位第一书记都能讲出不少故事。

“扶贫累不累?”记者边走边问。他的回答很诚恳,确实累。“去年光吃泡面就吃了几十桶。由于工作太忙,结婚日期一拖再拖,现在还没定好……”

“这么拼,值不值?”听到这个问题,这位第一书记的眼神亮了。他想起了两件事。

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抗洪期间,为防止河堤溃堤危及小学安全,黄喆连夜组织挖机固坝,带的三身衣服都湿透了,丢在办公室。荣满桃见后悄悄地把衣服洗干、烘干、叠好,然后放回他办公室。黄喆母亲去年因病过世,在他心中,荣满桃就是他的“第二个母亲”。

看着黄书记忙工作经常顾不上吃饭,小卖部老板娘肖梅芳采购方便面便从过去单一品种增加到十多种……

“你说,有这样好的村民,干事还会嫌累吗?!工作还不值吗?!”黄喆笑着说。

沿水泥路进沙洲村途经一个山坡,黄喆说每次越过山坡,看到肥沃的土地,心一下子就敞亮了。“我相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希望就在这片土地上。”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希望就在这片土地上——再访贫困村沙洲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