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1.5%。其中,同比来看,CPI涨幅已连续12个月低于2%。有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CPI已连续6年保持涨幅低于3%的温和上涨态势。就今年而言,全年物价总体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
根据统计局数据,从同比看,1月份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这一涨幅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去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2.5%,是去年一年的最高点。可以说,去年同比基数较高,是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也表示,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5.8%和10.6%,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食品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6.2%,居住类价格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9%,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17个百分点。
此外,据统计局测算,在1月份1.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的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1月份同比上涨4.3%,涨幅也出现回落。对此,绳国庆指出,从同比看,主要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PPI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涨势趋于稳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回落0.2个百分点。
对于接下来的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考虑到春节因素以及去年同期的低基数,预计2月份CPI同比可能会明显走高,涨幅很可能超过2%,但这并不表明全年通胀压力增大。
中金宏观团队表示,展望未来,我们认为2018年通胀压力仍然可控,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制约。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也认为,2018年的物价总体水平保持平稳是可以基本预期的。
“今年物价仍将温和运行,通胀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小。”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预计2018年CPI同比平均上涨2%左右,虽然同比涨幅可能会高于2017年的1.6%,但仍将明显低于3%,谈不上有较大通胀压力。
此外,连平指出,物价运行整体温和,可为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较好的环境,也为宏观政策留下灵活操作的空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