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撤稿
从2016年5月2日论文发表到2017年8月3日论文撤回,时间长达一年多,期间,十多位国内外科学家对论文中的NgAgo技术提出了质疑,认为经过反复试验无法获得完全成功重复的结果,而韩春雨及其团队也无法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最终,只能以撤搞来应对外界的质疑。
我们说,一项科研成果,当面对外界的质疑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撤回无疑是最主动、最积极、最能够让人接受的方式。因为,不撤回,不仅会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高,对当事人越来越不利,而且有可能造成被质疑的成果无穷扩散和被广泛引用的现象,从而造成科研界的混乱。也正因为如此,只有迅速撤回,才有可能使事态平息。
韩春雨撤稿
那么,应当如何来看待韩春雨及其团队的此次投稿和撤稿行为呢?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撤稿上,而是出在投稿上,亦即当初将此项研究成果正式递交给《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时,到底有没有达到可以公开发表的程度呢?为什么论文发表以后,会引来如此多的质疑呢?而面对质疑,韩春雨及其团队,为什么不敢公开回应呢?显然,可能与成果的“硬度”不够、底气不足有关。不然,韩春雨及其团队不可能保持沉默。而韩春雨及其团队选择撤回论文,也应该是对外界质疑的接受,对研究成果的否定,或者重新认识。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正面回应外界对研究成果的质疑,只能说明成果的成熟度不够、可供质疑的应对能力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补充新的证据、新的成果,才有可能面对来自外部的质疑和压力。关键是,为什么会在成熟度不够、应对质疑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就匆匆公开呢?
韩春雨撤稿
谭浩俊【原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