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的也很有趣,找到的全是新(心)意,这里是让你不要不要的功夫有料,独家用力播出。我是功夫财经的大舜。
最近关于房地产的消息不少,但凡涉及“房事”,总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先是上海“要拿地,只准租,不准卖!”,再是广州的“租售同权”,最近大帝都又是推出了“共有产权房”。8月3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联合起草了《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有关部门的解释,北京市的“共有产权住房”是对原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升级、规范。那这个政策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是否能满足无房家庭住房的刚需,或是平抑房地产价格呢?
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住建部就提出过“共有产权”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房子,政府和购房人各持有一定比例的产权,那么购房人在购买时就可以支付更少的房款,就有利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但是这样的政策能否落实到目标人群上,实际可操作性有多少,我们还得明确几个关键问题。
《办法》中要求申请人需符合限购条件且家庭成员名下均无住房,并且对离婚后未满三年的申请人也做出了限制,可以说在准入资格上,算是锁定了政策要惠及的人群。非北京户籍的“新北京人”的分配比例要达到30%,并且要求住房不满5年的不允许转让房屋产权份额,我们也能看到政府为了稳定房价的用心。
但是房子作为一种资产,回归其商品属性,还是要考虑到它的供需关系,而这当中最本质的供需就是土地的供应量。近些年来,北京土地供应一直渐趋减少。2014年,实际供地1195公顷,2015年减至877公顷,2016年更是锐减至469公顷。今年2月份,北京市原定的2017年供应计划中,住宅用地计划供应仅有610公顷。此次调整计划若能如期实行,则2017年供地计划将接近2014年的水平。
根据日前通过的《北京市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计划供地3900公顷,比去年减少200公顷,这也是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连续第6年减少。同时,今年商品住宅计划供地260公顷,比2016年减少了近7成。地就这么多,“共有产权”又能分到多少?看来僧多粥少的局面还是缓解不了。
除此之外,共同产权政府将为购房者负担一部分差价,这个政府的差价应该怎么计算?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2007年江苏淮安推出的替代经济适用房的“共有产权房”模式,是将出让土地与划拨土地之间的价差以及政府给予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显化为政府出资,从而形成产权。根据现在的意见,“共有产权房”的定价会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考虑到开发建设成本和适当利润,这些房子的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共有产权房”的产权份额到底如何确定?政府让利多少?这都需要更清晰的答案。
但是无可厚非的是,相比之前的淮安的“共有产权房”,这次北京推出的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在探寻长效机制的推进上,又更进了一步。
好了,问题来了,北漂十年,您觉得“共有产权房”会让我成为新北京人吗?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