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全面开花与一条腿走路不同模式的自主品牌车企,在上半年出现了一些销量上的分化。
近日,吉利汽车(港股00175)与长城汽车(港股02333)选择在同一天披露了7月份产销数据。其中,吉利月度销量达9.1万辆,同比增长88%;今年累计销量62.17万辆,同比增长89%。相比之下,长城7月份销量6.9万辆,同比微增0.13%;前7个月累计销量52.98万辆,同比微增2%。
目前来看,两家车企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差距已超过9万辆,按照各自的销量目标来看,吉利已完成57%,长城则仅完成约42%。
这样的对比,让人不禁想起2014年,吉利汽车出现销量同比下滑22.5%的情形,彼时,长城汽车凭借着“聚焦SUV”的发展战略,成为搭乘SUV风口最成功的自主车企。
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合伙人彭波表示,2017年车市增速整体放缓,很可能是一场淘汰赛的开始,考验车企的爆发力、耐力和调整力。
而在这场淘汰赛中,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前,以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抓住SUV的机会实现了突破,效果突出、利润暴增,形成了强大的盈利光环。但在聚焦SUV的同时,对轿车市场的投入相对不足,实际抗风险能力不强,先发优势不可持续。
产销数据分化
根据数据显示,7月份,吉利汽车销售9.11万辆,同比增长88%,旗下更是有4款车型销量破万。
其中,紧凑级轿车帝豪7月份共卖出1.84万辆,同比增长16%,入门级家庭轿车远景7月份的单月销量也顺利破万,同比增幅达32%。
SUV方面,热销车型博越连续第8个月销量突破2万;帝豪GS单月销量达1.29万辆,同比大涨91%。
长城汽车方面,7月份销量为6.9万辆,同比微增0.13%;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新品牌WEY的首款车型VV7,7月份销量达6075辆,环比增长91.88%。
总的来看,1月份-7月份,吉利汽车的总销量已达62.17万辆,同比增长89%;长城汽车累计销售52.98万辆,同比增长2.04%。
按照两家车企制定的年度销量目标来看,吉利前7个月已完成销量目标的57%,长城则仅完成了约42%。
全面开花与一条腿走路
对于上半年的销量表现不佳,长城给出了很多影响因素,包括购置税政策退坡、让利促销活动影响收入及毛利率水平、品牌推广的宣传投入高于往年、加大了研发投入导致上半年净利润骤降等。
但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究其原因,吉利是轿车和SUV两条腿走路,而长城单靠SUV跑量。所以,渐渐出现这种差距,并不令人感到诧异。
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随着我国SUV市场的竞争加剧,同级别合资品牌价格下探,长城汽车的优势大不如前。轿车业务的逐渐退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利润增长。”
他提到,尽管SUV细分市场依然领跑乘用车市场增速,但其上升空间已非常有限,预计将在2020年之前触碰到“天花板”。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的“聚焦战略”,使得其在市场出现调整时,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反观吉利的发展道路,中信证券(港股06030)汽车分析师陈俊斌表示,一方面公司在做减法,砍掉滞销的车型、精简零售销售网络、重新布局品牌战略。
另一方面,又在做加法。除了适时的加入了增长最快的SUV元素,包括投放帝豪GS,远景SUV,博越等车型;同时借助沃尔沃品牌向上突破,推出领克及相关的CMA模块化生产平台;并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坚持新技术的创新研发。
对于长城等自主品牌在上半年出现销量增长放缓与利润下滑的情况,崔东树表示,品牌在聚焦蓝海战略后,仍需扎实产品线体系和创新突破,否则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压力。
而此前据长城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将很大的研发力量都投入在成本控制上,对于研发不了的技术通常采用购买或联合开发的方式。其采用高规格配件的哈弗H8反复调校却仍问题不断,主要原因就在于研发实力的欠缺。
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欠缺使得长城汽车现在不得不加大科研投入,但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留不住技术人才的问题也一直饱受质疑。
记者查阅其年报发现,2016年,公司技术人员共10236名,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6276名,意味着超过三成的技术人员离开了公司。
而在2016年长城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长30.92%的情况下,其员工成本总额仅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7.37%,这一比例在2015年是8.14%。在长城汽车2016年股东大会上,其董事长魏建军还表示,长城汽车员工的待遇在保定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