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国百强县不断深化招商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探寻其“产业强市”秘笈,以期对厦门有所启发和借鉴
4月底,本报记者赴江苏宜兴,参加由宜兴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宜兴市委宣传部承办的“新媒体大咖看宜兴”新闻采访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记者进园区、访企业、看项目,共同探寻宜兴“产业强市”的秘笈。今日本报推出这篇报道,以期对正在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的厦门有所启发和借鉴。
宜兴市东氿新城气象新。(本组图/ 宜兴市宣 提供)
宜兴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文/本报记者汪金铭杨家慧
一场场“项目大戏”,正在排名全国百强县第六名的宜兴上演——
4月26日,天津中环和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0GW晶硅切片”项目签约,年销售规模将超百亿元;
4月18日,宜兴携手中兵集团、协鑫集团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举行三个重大产业项目的集中签约;
今年以来,宜兴不仅有投资达18亿美元的底特律电动汽车、50亿元的东方环晟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作为“台柱子”,还有138个市级重大项目作为投资“新星”,推动宜兴新一轮经济发展。这138个项目,数量、规模、后劲都高于往年;项目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9.6%和10.4%。
解读重磅项目频频落子的密码,我们不难发现,宜兴以“产业强市”为主导战略,把“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招商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懂”项目才能引来项目
宜兴环科园是全国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高新产业园区,有上千家环保企业,但大多小而散。去年起,环科园开始调整招商策略,集中在新能源领域主攻大项目。
去年11月,环科园获悉底特律电动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在江苏一带投资,但多个竞争对手早在一年半前就开始介入。
环科园招商团队并没有轻易放弃。在深入研究投资项目后,环科园打出三张牌:其一,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无锡地区是块“洼地”,到宜兴投资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二,环科园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主,与投资方的产业发展方向契合;其三,请来“助手”——远东控股集团,该集团正从传统线缆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已有投资,若能参与到此次合作中,将是共赢。
这三张牌,尤其是最后一张“助手”牌,一下子打动了对方。底特律电动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山说,与多地进行了几十次谈判,但和宜兴这样深入地谈产业、谈规划从未有过,真有遇到知音之感,看到了投资希望。
双方找到了投资契合点,“剧情”发生了转折。
2月18日,宜兴环科园、远东控股集团、底特律电动汽车三方签约,敲定在宜兴实施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的整车制造项目,从谈判到项目落实仅三个月。如今,该项目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清华大学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团队、BMS技术项目等都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扶”到位才能打破僵局
走进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条超薄光伏玻璃智能生产线繁忙的景象引人注目。就在几天前,这家公司成功研发世界最薄款光伏玻璃,厚度仅有1.5毫米,记者们现场看到样品都连连惊叹。这家企业成立短短半年,生产线点火才两个月,就实现了大跨越。
中建材(宜兴)新能源的前身是远东光电。2013年,远东光电受行业影响陷入困境,想寻求合作伙伴,从微晶玻璃行业转到光伏玻璃,与中建材签订合作协议,但后期却一直卡在兼并重组这一步。
对中建材来说,能以最少的负担投资最好不过。“双方谈判陷入僵持状态,时间拖得越长希望越小,因为还有其他地方在瞄着这只‘猎物’。这个时候如果政府出手扶一把,又会激起新一轮希望。”宜兴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针对这次合作,2016年6月,宜兴启动制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方案,前后经过数十次修改,决定将原来政府以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转变为“扶持资金”,以股权的方式,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设立扶持资金总盘子50亿元。
“宜兴还将初次设定的1亿元投资追加到2亿元,这一招真的管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茂刚说。
去年6月,远东光电、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保利协鑫集团正式启动战略重组,10月成立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政府资金“扶”得及时、“扶”得到位,让企业“起死回生”。
高效服务也是生产力
东方环晟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项目聚集了大型央企、国企、海外上市公司与宜兴四方。谈起项目的招商过程,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感叹说,真是一场百米“加速跑”。
2016年,东方环晟计划投资年产500MW高效电池片项目,给开发区提出一个条件:若该项目在2017年前批不下来,那这个项目包括之后的年产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就到外地去做。
“环评这一环节最为关键,我们由3个人专职对接,做审批代办,所有工作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负责环保审批的徐黎辉回忆。除去公示时间不能压缩外,在部门给出的承诺时限里都将时间压缩到最短。
由于项目较为特殊,仅环评环节的专家评审就要进行两轮,而一般提交环评报告后一星期到十天内才会给回复,这样一来时间更紧。“我们前后多次找到评审会,表述我们的处境、想法。没想到两天之后,专家就来宜兴开评审会了,而且我们修改好方案后的第二天,专家就给出了回复。”徐黎辉说。
今年1月23日,环评批复下达,审批环节通关成功。宜兴方快速、高效的办事效率让东方环晟决定将后期投资50亿元的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留在宜兴,2月底,项目成功签约。
记者手记
和自己赛跑的宜兴
在我们原先的印象中,宜兴是和紫砂陶都连在一起的,可当我们走进宜兴时却大感意外。从街巷闹市到园区企业,从政商领导到市民百姓,我们看到和听到最多的,绝不是与紫砂相关的内容,而是工业项目、实体产业。
就实体经济发展现状来说,宜兴已经很好了,作为多年的全国百强县排头兵,其产业支撑不可谓不强大,已无愧为“苏南模式”的缩影。
但令人惊叹的是,宜兴永不满足。他们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去年的全市党代会上特别突出“产业强市”的主打战略。
有着良好的基础,想来宜兴的招商引资应是小菜一碟,没想到也要挖空心思,争取每一个项目的过程,都像是打仗,像是一场赛跑。
为什么?
分析这些项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不仅块头大,而且新能源、新技术、新应用项目多,技术含量高。这些项目都是“唐僧肉”,难怪要拿下不易。而这些项目,契合宜兴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生态保护的需要,难怪宜兴会努力创新服务,全力争取。
当前,宜兴正掀起一场环保风暴——“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瞄准空气和水的举措,锁定明确的目标,也在倒逼产业生态转型,激发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强大动力。
从产业升级的自我加压,到环保风暴的“壮士断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自己赛跑的宜兴,这个宜兴不是为了跑赢别人、拿个政绩,而是为了跑赢自己,让身体更加健康、精神更加昂扬,而最终受益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
为这个和自己赛跑的宜兴点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