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题:在攻坚克难中凝集发展信念——“十三五”残局应对挑战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刘羊旸
今年以来,在扑朔迷离的国表里形势下,我国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增进民生改良,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来之不简单的成就。
成就背后不能够疏忽短板,发展路径上仍存挑战。必须看到,我国如今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走势持续分化,经济运转中的抵触和问题依然较多。挑战和困难眼前,尤需坚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凝集信念,发奋有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确保完成2020年整体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目的。
坚持定力——直面转型发展阵痛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其中一、二、三季度均增长6.7%——这是7年来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低点,也是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跌破7%后达到的相比较稳固的水平。
“一方面说明,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逐步企稳;另外一方面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仍要直面经济增速换挡、构造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阵痛。”经济学家张其佐分析说。
如今,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复苏动力缺乏,增长分化加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各类隐性风险慢慢显性化:地区、产业、企业之间发展更趋分化,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在部分积累;稳工作压力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
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尽管整体呈回稳态势,但总值依然同比降低1.9%;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一波较为迅速的调整,连破几重关隘,激发人们对汇率风险的担心;地方债务尽管风险整体可控,但个体地区超出警惕线;民间投资增速有所提升,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发展中碰到的风险与挑战还要在发展中处理。中国经济还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毫不能够漫不全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引领经济新常态,一方面要稳固企稳基础,有用管控潜在风险;另外一方面要持续完善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由降转稳夯实基础。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指出,如今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形,要化解经济风险,就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坚定信念,加速改革脚步,化压力为动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长久向好。
攻坚克难——新理念催生新动能
在浙江省磐安县维新乡,冬季的暖阳洒在廿四尖山头的一架架庞大风机上。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座浙江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自去年6月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1.67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煤炭4.4万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10.96万吨。“十三五”期间,金华规划建设风电场近10座。
为增进风电产业连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2020年末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2.1亿千瓦以上,完成风电从添加能源向替换能源的改变。
新理念催发新动能,新动能推进新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之路,决不能够走过去的老路。破解发展困难,稳固宏观预期,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提质增效、补短板的过程当中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张立群以为,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本质是通过改革增进资源的有用配置,推进构造优化升级,完成经济长久可连续增长。其中,通过简政放权、放管联合、优化服务,进一步激起市场主体活力是关键。
自今年5月营改增试点整体推开以来,新增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到10月底累计减税965亿元,26个细分行业所有完成了整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定目的。加上前期试点行业和原增值税行业通过营改增的减税额,估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出5000亿元。
经济学家张连起指出,半年改革数据意味着以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为特点的营改增真正完成为企业减负,改革效应获得充足验证。而国务院推出的增值税定额返还新举动,将推进分税制财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平衡性转移支付慢慢提升地方财力保证水平。
凝集信念——发奋有为“爬坡过坎”
做好经济工作,要落实新发展理念,稳固和完善宏观政策,深刻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稳固“稳”的基础上下功夫,多在蓄积“进”的力气上出实招,着力推进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更加突出提质增效,陆续扩展经济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和过度扩展总需求政策的一起用处下,我国经济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增速换挡、构造优化、动能转换、方法改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更加显著。
如今,中国经济企稳上升,特殊是三季度以来很多指标好过预期,构造调整、民生改良出现出很多亮点,新动能加速成长,企业效益改良,这些都加强了对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信念。
“积极的一面正在呈现。”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指出,大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社会力气利用“互联网+”等搭建平台,蓬勃展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行“中国制作2025”……创新求变正在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融合,以摸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作业增加值增长10.6%,对工业增长的奉献率达到了20%以上。得益于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等诸多因素拉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效益情况等显著提升。
专家指出,如今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是在困难和压力下坚持定力、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推进转型升级。虽面临挑战,但我们有信念有能力抓住历史机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