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垂垂老矣,但80岁的长白山酒业集团,却依旧风华正茂——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销量持续稳中有升。在中国酒业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下,长白山酒业缘何能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生机?带着这样的疑问,日前记者深入到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探寻其繁荣发展背后的故事。
“用心酿好酒,以质取胜是我们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谈到长白山酒业发展的秘诀,厂长张传蛟开门见山地说。的确,作为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山葡萄酒企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长白山牌酒能一路飘香80载,多半是源于企业对品质的执着坚守。而关于品质坚守,却不仅是一杯酒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
葡萄酒酿造讲求“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原料的好坏直接决定酒的品质。从办厂伊始,长白山酒业便坚持采用长白山野生山葡萄作原料。尽管野生山葡萄酿出的酒色泽饱满、清香爽口,但其雌雄异株的植物学特性所造成的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长白山酒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看到企业被原料制约的困境,农艺师张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找到这样一颗山葡萄,从1956年开始,张柯每年都要带领农学专家和园艺工人深入长白山腹地几个月,寻找着雌雄同株的山葡萄。
五六十年代的长白山,尚未被大规模开发,山高林密,经常有野兽出没。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他们一行人听过东北虎啸,与“黑瞎子”碰过面,被独行的野猪撵到树上过夜……但张柯和他的队友从没有想过放弃,依旧年复一年地坚持着。就在他们几乎走遍长白山的每个角落的10年后,终于在距离长白山葡萄酒厂100多公里外的马家沟,找到了那棵梦寐以求的雌雄同株山葡萄。这是中国第一个可以大面积种植的山葡萄品种,其稳定的产量拉开了山葡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革命,也拉开了长白山葡萄酒红遍大江南北的序曲。
如果说,张柯是一位寻觅者、开拓者,那么,园艺师田宝明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守望者,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种有张柯培育的雌雄同株山葡萄的金斗宫原料示范基地,一守就是45年。除了对葡萄的生长做日常的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田宝明还不断挖掘山葡萄的其他潜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田宝明从一份国外资料中查到了冰酒这一稀有品种,对照长白山的区域气候和品种,他敏感地意识到长白山山葡萄在世界冰酒中的价值。为此,他先后选育了多个山葡萄品种,记录整理了近10万字的精确资料,详细绘制了各类山葡萄的生长环境、气候规律图,最终成功培育出酿制山葡萄冰酒的优质品种。如今,长白山酒业集团的冰酒受欧盟有关组织的邀请,以“冰酒文化大使”的身份出访七国,收获赞誉无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田宝明的执着付出成就了这份荣耀。
记者手记
去金斗宫原料基地参观当日,气温高达32摄氏度,看着田宝明在葡萄架中穿梭,看着他汗流浃背却依然乐在其中的身影,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工匠精神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力量所在。其实,无论是农艺师张柯,还是园艺师田宝明,他们都只是长白山酒业集团工匠精神的缩影,相信在长白山酒业集团中,在我不知道的角落里,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工匠,在助力其发展壮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