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3000多亿元流动性,再度降低市场对更大力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银行间市场利率紧张冲高的波动得到抚平,货币市场利率回稳。有券商分析认为,预测未来3个月货币利率中枢仍在2.25%-2.5%,低风险货币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然走低。
抚平长端资金流动性
7月外汇占款下降1900亿元,M2增速降至10.2%,广义和基础货币回落使得降准预期升温。上周,央行连续三天重启14天期逆回购,24日-26日三日共通过14天逆回购投放资金1800亿元,再加上7天逆回购,央行单周实现货币净投放3100亿元,为近四周投放规模之最。周四单日实现净投放1700亿元,创5月份以来新高。也使得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大幅下降,货币宽松再度延后。
央行此次重启14天逆回购,通过对资金投放结构的调整,保持长期流动性充裕。上周流动性持续紧张的局面终见缓解,短期回购利率止涨并出现一定回落。不过,8月26日1天期、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分别为2.0706%、2.5549%,仍较上周分别上升2.17和8.45个基点,短期流动性有所紧张。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认为,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取向还是保持平稳,上周重启14天期逆回购的意图也并非收紧。一方面近期的资金面确实比前期稍紧,释放较长期限资金可以达到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G20峰会将于9月4-5日召开,这个时点所发的14天期回购可以跨会,提前夯实资金面。“货币政策目前可能更关注CPI、经济和房价走势,兼以参考美国加息节奏,我们仍维持货币政策短平长松的判断。”任泽平分析认为。
申万宏源也认为,央行对资金面的控制体现出平稳、连续但是谨慎的态度,投放资金期限偏长,意在平滑货币市场利率供需,抑制过分杠杆,仍然是价格调控主导的思路。
“央行时隔半年重启14天逆回购,从价上看,招标利率2.4%并未上调,也低于14天期市场回购利率;从量上看,央行现在是‘既放长又放短’,看不出货币政策收紧信号。但因房价高企、通胀反弹、经济短期稳定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短期也难看到再大幅放松,我们认为宽松货币政策只是延后,而绝非收紧。预测未来3个月货币利率中枢仍在2.25%-2.5%。”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
理财产品收益率无起色
资金市场利率平稳回落,理财收益率也延续整一年的走势,并无大的起色。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本周219家银行共发行了1430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增加25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28款。不少银行预期收益类3个月内期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不超过4%,6个月以上产品接近4%。
其中,国有银行发行的保本型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8%;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4%;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112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0%;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8%;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5%。
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3%;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3%;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95%。股份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稍高一些,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8%;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9%;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3%;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6%。此外,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各期限的封闭型理财产品中优势并不明显。
上周,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存续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共1166款,其中,全开放式产品数量为135款,半开放式产品为509款,收益率披露较为完整的产品有644款。从整体情况来看,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均高于全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从整体收益表现来看,开放式产品整体收益率表现平稳,其中半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全开放式理财产品,除国有银行外,其收益率均在3.5%以上。
不少银行理财师分析,目前仍然建议投资人不妨拉长期限,抓住部分银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半年以上预期收益4%以上的产品。
(据《南方日报》报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