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用好每滴“南来水”

时间:2016-08-30 07:37    作者:苏婉蓉   来源:    阅读量:7340   

8月25日,距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已过去623天,南水北调输水总量达到了历史性的50亿立方米。清澈的南来之水惠及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0余个大中城市,受益居民达到4000多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沿线受水省市供水量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和城市河湖生态显著优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凸显。

一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以北京为例,南水进京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标准1000立方米。为保障北京市每年约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只得不断超采地下水,据了解,北京每年超采的地下水约有20多亿吨。

南水进京后,首先是缓解了北京市地下水开采的压力。据监测,2016年7月底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5.93米,较去年同期回升62厘米。

其次,缓解了北京地区水库的供水压力。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怀柔水库基本处于无水状态,密云水库44亿立方米的库容量最少的时候只剩下约6亿立方米。南水进京一年多来,北京主力水厂已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水,密云水库2015年出库水量仅为1.2亿立方米,比以往约减少5.2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市还将南水“回填”水库,累计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蓄水约2亿立方米,其中入密云水库超1.35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已突破14亿立方米,创造了15年来的最高值。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负责人介绍,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可以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目前,北京市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已初现成效:一是增加了水面面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面积约550公顷。二是内城河湖水质有所提升。累计向城市河湖补水1.74亿立方米,城市河湖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

北京团城湖是中线工程的终点。团城湖明渠及周边185公顷土地已经列入水源保护区,并规划为生态恢复工程,与“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生态景观融为一体。

天津市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受水区。今年中线工程向天津供水将达到8.56亿立方米,在原计划向天津供水4.5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4.06亿立方米。这次调整,意味着天津河东、河北以及东丽等地区部分居民也全部喝上南水。至此,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武清区等城镇居民全部用上南水。

2014年8月,天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地下水压采方案》,到2015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到2020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9亿立方米以内。天津市政府办公厅也印发通知,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一年多来,天津市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

河南省许昌市通过孟坡分水口门向许昌市区的北海、石梁河、清潩河生态补水615万立方米。郑州市通过退水闸向西流湖生态补水2000多万立方米,利用置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重现生机。鹤壁市通过退水闸向淇河生态补水7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淇河水资源不足问题。为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河南省在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内,严格压采地下水,多用南水北调的水。截至目前,河南有15座水厂水源,已由开采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北调水,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累计有29个口门及3个退水闸开闸分水,向引丹灌区、35个水厂、禹州市颍河、3个水库充水,供水范围涵盖了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等10个省辖市及省直管县邓州市,共计36个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供水效益逐步扩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用好每滴“南来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