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讯:中高速增长态势已形成强化内在机制成关键
我国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5年的6.9%,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7%,经济中高速增长态势已然构成。尽管我国经济运转仍处于合理区间,但对存在的深条理问题应坚持苏醒熟悉、采用有用举动,陆续强化中高速增长的内在机制。
究竟是什么因素致使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各类概念归结起来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周期性因素,即国表里经济动摇形成增长率下降。我国经济增速在必定水平上遭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拖累。第二类是趋向性因素,即跟随发展水平的提升,增长率必定会下降。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完成高速增长的也许性越大,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后发优势。201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经济总量的盘子做大今后,不大也许持续坚持之前的高速增长,而是进入中高速增长这个常态。
其实,在致使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周期性因素和趋向性因素以外,我国经济还面临一个重要的构造性挑战,即新旧产业更替的挑战。过去推进经济增长的一些支柱产业,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削弱,而孕育构成中的新兴产业还缺乏以推进新一轮经济增长,这是如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根起源基础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有两大类制作业有力推进了我国经济连续增长:一类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作业,主要生产出口品;另外一类是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资源型重工业,主要生产投资品。最近几年来,跟随劳动本钱和土地、用能等本钱连续上涨,我国劳动密集型制作业低本钱优势迅速流失,竞争力显著下降,而一些资源型重工业则饱受产能多余之苦。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好比大型机械装备、通信设备、智能机器、电动汽车、旅游和互联网经济等,一些传统行业如家电也在通过产品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爬升。但从整体来看,处于上升态势的新兴产业还没有壮大到足以替换处于下行态势的传统产业,这致使经济动能缺乏、下行压力加大。所以,坚持中高速增长,不能够再依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要更多依附深化改革、增强创新,帮助失去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或安稳退出,发展具有竞争新优势的制作业和服务业,推进产业构造调整和优化升级。
这恰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任务所在。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如今,改革的难点突出表目前如何处理僵尸企业。僵尸企业不退出市场,不只占用大批资源、显著下降资源配置效率,还提升了健康企业发展的本钱。能够看到,凡是僵尸企业集中的地方,创新创业就不活跃,新兴产业就难发展。也就是说,僵尸企业不出清,新旧产业更替就很难推进。迎难而上,有力有用处理僵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进生产率提升,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稳固坚持中高速增长的必要过程。通过这类推陈出新调整优化经济构造,需求一个过程。对此,既要坚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又要积极推进、尽心尽力。(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