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再到四川成都,最后抵达内江市隆昌县家中,这是老罗的返乡轨迹。近日,记者跟随老罗乘地铁、坐火车、打出租……辗转2000多公里,回到四川的家。
就算一家三地,也要团圆
老罗2003年从四川老家出来辗转全国各地打工,目前在安徽芜湖一建筑工地做木工。14日晚7点多,他从安徽芜湖乘坐大巴抵达儿子在南京孝陵卫的暂住地。
一家人常年散落三地,老伴吴昌容陪着10岁的女儿在家读书、种地,儿子罗恒在江苏南京一家饭店做厨师,十年来,过年几乎是他们唯一团聚的机会。
今年,罗亨弟有些失望。儿子、儿媳计划过年带九个月大的孙女去安徽岳父家。罗亨弟绕道南京,也是想与儿子一家有个短暂的团聚。
15日中午,罗恒做了几道拿手的四川特色菜,算是提前和父亲吃个“团圆饭”。
因常年在外打工,老罗胃不好,2003年还动过手术。儿子炒菜喜欢放辣椒,老罗有些不习惯,但他还是很高兴。老罗说,菜里有家的味道!
吃饭的时候,老罗抱着小孙女不肯放手。“这个小娃生下来,我才见过3面。”老罗说,老伴和女儿也整天唠叨着要看这个“小东西”,但今年只能带张他和孙女的合影回去,让她们“解解馋”。
只要能回家,站不是问题
老罗的火车票是15日下午3点30分南京开往成都东的K722次,无座。
“只要能回家,站就站吧!”老罗说。
当儿子把老罗送到火车站时,候车大厅里已挤满了回乡的旅客。背着50多斤的行李跟在人群后,一步步挤上火车,老罗累得满头大汗。
老罗乘坐的这趟K722次列车,始发站南京上车1140多人,到汉口时达到1800多人,硬座车厢最多时超员70%。
上车后,累了一身汗的老罗有些口渴,但看到过道上“横七竖八”或坐、或躺、或站的拥挤人群,老罗抿了抿嘴,打消了去打水的念头。
过了晚上八点,老罗饿得胃痛。实在熬不住,才最终决定向8号餐车走去。路不长,只有百余米。“老乡,帮忙让个路!”走走停停,老罗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挤到了餐车。
看着价格,老罗又有些舍不得,只点了一个菜。吃完饭,老罗没急于回3号车厢。有了多次“春运经验”的老罗知道,只要吃饭,餐车或许能容他度过一晚。
因为有记者跟拍,老罗侥幸趴在餐桌上,一觉睡到早晨五点。“幸福”一晚的老罗白天又“站”回了3号车厢。
16日17点46分,在颠簸了26个小时后,K722次列车到达成都东站。
凭着以往经验,老罗下了火车,换乘两次地铁,赶到了位于成都北站旁的城北客运中心站。几经询问,老罗傻了眼。车站工作人员告诉他,直达隆昌的大巴只有商贸城车站才有,就连过路车也要等到明天早上。
老罗有些失望,擦了擦脸上的汗,背上的行李越发沉重。“一年没回,就找不到回家路了。”老罗感叹。
夜再深、雾再大,到家就好
“再晚也要回家,老婆女儿等着我呢!”老罗最终又折回成都东站,买了当晚21点41分从成都东站开出的K139次列车票。
上了车,来回奔波一夜的老罗终于安心,靠着座椅沉沉睡去。
17日凌晨2点30分,列车在运行了近5小时后,到达隆昌县城。
火车站外的广场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几位的哥热情地迎了上来。但听说老罗要去雾气更浓的乡下,纷纷打了“退堂鼓”。最后,心急回家的老罗以40元的“高价”打动一位的哥,在浓雾里,向10公里外的金鹅镇光灿村出发。
车越往前走,雾越大,几乎看不清路,老罗一言不发,紧紧盯住前方。
凌晨3点,终于到家了。敲开大门,老伴吴昌容赶紧上前接过他肩头的行李。老罗进了屋,站了片刻。“女儿在哪儿啊?”发现女儿还在熟睡,老罗从行李里翻出礼物,悄悄放在床头,给女儿盖好被子。
厨房里,老伴正给老罗准备吃的,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豌豆苗鸡蛋汤端了上来。寒夜里,老罗感觉格外温暖。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