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通讯:河南农业技术员老梁的西藏“收获”

时间:2013-05-17 10:38    作者:杜玉梅   来源:    热搜:农业,河南,西藏,技术,农业,河南,西藏,技术阅读量:5256   

中新社西藏昌都5月17日电 题:河南农业技术员老梁的西藏“收获”

作者 赵延

一顶已经洗得发白的棒球帽,一件深蓝色老款翻领T恤,还有一双已经微微变型的老布鞋。早上7时,65岁的老梁已经着装整齐,扶了扶帽子走出门,开始逐个“逛”村里的蔬菜大棚。

他叫梁富忠,河南人,现在是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日通乡温达村蔬菜基地的技术员,村民们喜欢叫他老梁。老梁从事蔬菜瓜果的种植已经30多年了,曾先后去过新疆等地进行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2009年经朋友的推荐,他来到拉萨继续蔬菜种植的事业。

“高原种植蔬菜和内地不同,因为需要考虑种植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自然因素。用温室培育蔬菜是最可行的办法,高原阳光充足,利用大棚对湿度和温度可以进行调节,这样蔬菜才能结实率高。”老梁说。

看到别的乡村蔬菜大棚都一个个地建起来了,并且纷纷增收致富,日通乡温达村村民们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2012年12月,作为昌都地区增收工程的其中一项,该村的蔬菜基地建立起来了,并分给村民们用来种植蔬菜瓜果。

大棚是建起来了,但是种植技术指导员去哪里找呢?昌都县农牧局蔬菜办公室主任偶然听朋友说起老梁种菜有一手,便抱着试试的态度邀请他来进行技术指导。老梁爽快地当场答应,并且很快就带着行李搬到了日通乡。已经上了年纪的他,一下子从城市搬到了乡村,儿子很担心他的身体,但是,老梁却拍着胸口,用他地道的方言安慰儿子:“我身体好得很!这儿需要我,我不来干啥?”

刚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时,老梁就遇到了头疼的问题。尽管有驻村工作队的成员给他做翻译,但是一些专业术语还是很难翻译出来。老梁就随身带着纸笔,如果村民们实在理解不了,老梁就在纸上给大家画画解释。

村里的平措多加汉语水平较好,平时喜欢和老梁探讨蔬菜种植技术。他告诉记者,老梁有时也会趁休息的空闲跟村民们学习简单的藏语,有时候学得专注时,村民们也会模仿老梁的方言夸奖他:“说得中啊!”

“老梁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温达村村支部书记扎西多吉向记者讲述,今年初的一天晚上,村子突然停电了,当时夜间温度相当低,晚11时正准备联系老梁的扎西多吉却接到老梁打来电话,里面传来了焦急的声音:“停电了,大棚得盖上被子,要不菜就完了!等着我马上过来。”说完,电话里一阵盲音。

就这样,驱车10多公里山路后赶到温达村,老梁和村民们一起给每个大棚铺上棉被,为大棚内部保温。第二天,他又一早来到的大棚里,看到蔬菜完好才松了一口气。

到今年4月,村里大棚的第一批草莓熟了。在昌都县农牧局蔬菜办公室的帮助下,第一批草莓顺利出售并盈利了,平均每个大棚的草莓让村民获利4000元人民币,更加激发了村民们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的积极性。“根据县农牧局的计划,下一步,我准备带大家种植反季节蔬菜,这样就能让昌都的人民在冬天能吃到黄瓜、辣椒等蔬菜。”老梁说。

昌都县农牧局蔬菜办公室主任李山峰介绍说,对于通过温室大棚为农牧民增收,该部门有一个初步计划,“我们准备在近两年内,使整个昌都县的高效温室、塑料大棚等在目前1900多亩的基础上,增加至2300亩,为农牧民种植大棚蔬菜提供条件,让他们可以通过种菜达到增收的目的。”(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通讯:河南农业技术员老梁的西藏“收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