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各地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汉字听写大会”。最先亮相的是7月上旬首播的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央视科教频道又在昨晚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这个夏天听歌听到吐的观众有了一丝新鲜感。这些本意是“唤起童年记忆”的举动,却出乎意料地引发了人们对汉字命运的忧虑。因为人们发现很多常用字不会写了,不仅是选手不会写,评委也屡犯差错。央视的这档节目本来准备以“拯救汉字危机”为己任,然而录制过程中,成人汉字书写所呈现的低能,让导演组咋舌。或许正因汉字危机如此严重,央视才空前重视,首度派遣新闻主播李梓萌、郎永淳、郭志坚等集体助阵这档赛事类节目。在文字输入几乎完全依赖“搜狗拼音”,汉字手写能力下降的严峻现实下,“提笔忘字”正在快速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人的一个“通病”,汉字,俨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咬文嚼字》名誉主编、著名文字学家郝铭鉴针对这一现象表示,这一切源于对汉字的敬畏之心荡然无存。
“听写大会”:
成人书写正确率 让人汗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来自内地和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台地区学生组成的32支代表队参赛。每支代表队有5名选手,几乎都是年龄在14岁上下的初二学生,决赛将以个人名义决出1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听写大会”第一现场为答题现场,除选手外,还有1位主考官、 1位裁判长和3位裁判。为规范考词读音,首届大会的主考官均为央视新闻频道著名播音员,如章伟秋、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文静等,他们将以“中国最权威、最标准”的发音,向选手宣读考题、例句及考词解释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央视首次调派新闻主播集体助阵一档赛事类电视节目。
节目组还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不料结果却令人汗颜。其中在听写 “癞蛤蟆”三个字时,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观众看得津津乐道,选手和老师则表现紧张,以至于主考官郭志坚在听写“郫县豆瓣”时,连主持人都不由感慨:“让河南孩子写一个四川县名,这太难了。”不过,奇迹总与困难相生相伴。在很多存在争议的考词面前,一位杭州男孩刘浥尘精彩闯关,不仅折服现场观众和考官,还频频惹得女生后援团尖叫。最后当这个男孩写出全场决胜词的时候,连女主持人都自认“才疏学浅”,现场一片 “大师”、“男神”的尖叫。
从昨晚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每周五晚8时30分播出。这一播出时间与当下收视爆棚的《中国好声音》撞车,是否担心收视有影响?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全不担心,中国汉字文化的优美有趣,和流行歌曲演唱相比,自有更加深厚、动人的魅力。”他同时强调,“只要你在使用汉语,这个节目就与你密切相关。 ”
节目监制金越表示,这并非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而是一个非常单纯质朴的、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扩展汉字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平台。
点评
最亲切的汉字 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手写书信,曾被认为是寄托情感的最佳沟通方式,如今已很少人用。互联网时代,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半天也写不出想写的那个字。“明明很熟悉很熟悉的字……但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我通常是拿出手机……”有网友这样表述。
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光明日报社等主办的全国汉字输入大赛也将拉开帷幕。主流媒体纷纷为传承汉字鼓与呼,人们不禁要问:汉字,你究竟怎么了?评委高晓松甚至说“我们民族绝不能把汉字丢了,汉字丢了这个民族就完了。”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汉字书写危机”由此正在引发广泛关注。从目前的各种评论来看,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咬文嚼字》名誉主编、著名文字学家郝铭鉴表示,将汉字书写的危机归因于电脑的使用固然有道理,但“汉字书写危机”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语文教育的问题。郝铭鉴告诉记者,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所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汉字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郝铭鉴认为还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郝铭鉴说,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你看看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认为,教育界和评论界必须对目前这种汉字书写混乱的局面进行反思。 综合
“汉字英雄”:
评委于丹 开口就频频出错
作为一档寓教于乐的游戏益智类节目,《汉字英雄》以推广汉字文化为主旨。节目中的比赛选手都是7~17岁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在舞台上面对名为“十三宫”的汉字阵,每一个方格中都是一道汉字题,正确写出题目中要求的汉字后,可继续前行答题,走出“十三宫”就意味着闯关晋级成功。在选手答题的同时,于丹、高晓松、张颐武三位文化名人则在一旁点评,与选手和主持人马东互动,解读汉字里所隐藏的中华文化因子,向观众普及汉字知识。
想不到的是,最简单的听写竟让不少有备而来的选手败下阵来,大量常用字写不出来,令人大跌眼镜。
问题的严重性还远不止于此,由马东担任制片人的《汉字英雄》还花大力气请来于丹担任评委。于丹是大学教授,被视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结果于评委一开口竟也频频出错。
于丹被捉住的错误有两处,一是她将“酩酊大醉”中的“酊”字,读成了第一声(应为第三声),二是她将“鞠躬”的“鞠”读成了“就”。这件事让于丹也颇羞愧,自称当评委“不合格”。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汉字英雄》俨然扮演着裁定天下谁是英雄的角色,但这个“总裁判”也很不合格。有观众指出,《汉字英雄》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磨叽”打成“墨迹”,将“不假思索”错打成“不加思索”。
但这个极富文化内涵的节目形式,还是获得观众认可,自开播后收视率一路攀升,网友“猫日丸”在微博上的发言代表了很多观众的感受:“《汉字英雄》这节目挺不错,少有的带点逗贫的知识类娱乐节目,参赛选手都是正正经经的学生,整洁干净,有点自信挺可爱的,讲各种典故各种文化,又不整花里胡哨的玩意,一集看完能长不少知识,看着顺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