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中),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进展成就。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李丹丹)10月17日是中国第四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昨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
中央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
“十八大以来,我们前四年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刘永富表示,五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的人数也在1300万人以上。
数据显示,中国自1986年开展大规模扶贫以来,到2000年十几年的时间里,每年平均减少贫困人口是639万。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里,每年减少673万。
刘永富表示,今年井冈山、兰考县率先脱贫,今年还将有一批贫困县要宣布脱贫,这样的话,贫困县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数量上的减少,这也是一个新的成绩。
“虽然我们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能低估,对问题不能回避”,刘永富说,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就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因病致贫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地区和群体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焦点1】
5省份贫困发生率超10%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全国还有6省份贫困人口在300万以上,有5省份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0个县和近3万个村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条件薄弱,贫困程度很深。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首先,中央把这些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支持重点,加大资金政策和工作投入力度。二是中央各个部门都要围绕深度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包括交通部门要修路,水利部门要解决饮水,相关部门要指导产业发展,做好易地搬迁这些具体工作。
他介绍,各省负总责解决辖区内深度贫困问题。除了上述的深度贫困地区之外,每一个省还有相对深度贫困的地方。实行省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就是由省里确定自己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确定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省里必须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刘永富表示,目前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甘肃临夏、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地正在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其他的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
【焦点2】
因病致贫返贫占比在提高
脱贫工作的一个主要的挑战则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而难度更大。
这一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解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一些家庭通过努力摆脱了贫困,因此这部分人的比例在下降。相反,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比例就上升了。
刘永富介绍,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已经启动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就是“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国实施。
苏国霞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从基本制度层面建立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这样的三项制度,同时补充一些商业保险,解决基本问题。如今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基本健全的。
她介绍,目前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已经纳入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像藏区比较集中发病的先心病,除了在国家政策上、制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以外,也在动员社会力量。由于小病种涉及的人不是很多,又比较容易瞄准对象,更需要像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