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贯彻《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一步丰富完善老年优待项目,劳动报记者昨日获悉,本市今年起启动建立“敬老卡联盟”,上海野生动物园、古猗园、豫园等2700多家机构和单位首批加盟,老年人凭本人敬老卡可享受到相应优待服务。过去几年,上海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有力推进。
“敬老卡”功能再次升级
家住徐汇的陈阿姨如今出门买东西付费,总是把敬老卡作为首选。“过去只有免费乘车这一项福利,但我坐公共交通的机会不多,现在改为津贴发放,只要有银联标志的地方这张敬老卡都能用,更实在、更方便了。”
自去年上半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普惠性老年福利制度,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一年来,共受理313.2万人,累计发放资金近61亿元。如今,这项“惠老”政策又有了进一步升级。
此次本市首批推出的联盟单位,涵盖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商业银行,和文化、影视、公证机构六方面,共2700多家。全市18座在册收费城市公园中,有15座承诺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门票,3座承诺门票五折优惠;全市53家4A级以上景区中,已有28家承诺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5折以上的门票优惠,或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门票;市敬老卡6家发卡银行及其2500多个网点承诺,向持卡老年人实行免开户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挂失手续费等10项优惠;全市150家影院开展“关爱老人,优惠观影”活动,承诺为老年人提供观影优惠;全市21家公证机构承诺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保管;商业机构中,电商京东和1号店承诺为持有市敬老卡的老年人提供优惠待遇及便利服务。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除了老年综合津贴创新举措,近年来,上海其他老龄事业也在稳步推进。
2016年,全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养老金达到每月4077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整合归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继续提高,减轻了大病重病患者医疗费负担。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今年在徐汇、普陀、金山先行试点,同时高龄护理保障计划继续推进,要求年底做到全覆盖。
为了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医”,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完善,在141个基本项目中明确有69项重点服务老年人。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优先覆盖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和健康评估,建立和更新健康档案,设置家庭病床和开展居家护理服务。通过扩充社区配药目录、延长配药量、延续上级医院处方用药,方便老年人社区就医。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探索中医药舒缓疗护服务模式。
社区嵌入式养老新探索
截至2016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458万,占户籍人口的31.6%。据测算,2025年前,上海平均每年将新增20万老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入,上海面临着不少新挑战。为推进上海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新动力、新探索和新路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它打破了“90-7-3”的固态养老格局,规模小型适度,服务多样灵活,依靠社区、贴近老人、服务便捷,实现了社区内养老服务功能的融合,依靠社区、贴近老人、服务便捷。
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开展社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两年多来,这种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受到老年人和广大公众的普遍欢迎。2016年底,全市共有养老床位13.28万张,长者照护之家73家,床位数共计2100多张;到2017年底,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每个街镇将至少拥有一家长者照护之家。此外,全市建成运营的日间服务中心488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633个,示范睦邻点100个。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