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国家卫计委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方案。今年全国六成以上的重点人群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据悉,截至2016年底,在已经开展的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22.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38.8%。那么,家庭医生是否让“看病难”问题得到了缓解?
试点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多次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列为今年深化医改10项重点任务之一,将扩大到全国85%以上地市。六成以上老年人口、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我国现阶段的家庭医生,是一种基层特有的服务项目,其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居民或家庭可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
让居民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是各地试点的基础内容。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卫生计生局,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开发区域全人群健康数据库和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打造家庭医生板块,全面、及时、科学地掌握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管理。
上海、江西、陕西等地探索将专家团队纳入家庭医生服务中。陕西省安康市从二级医疗机构抽调主治以上医师组成家庭医生技术指导团队,融入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社会团队中,提升服务品质。
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71岁的段启文是昆明市盘龙区万宏路社区居民,他2009年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在段启文看来,“方便、实惠、顺畅”是家庭医生服务的最大特点。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说,调查结果显示,在福建、四川等地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都在80%以上,群众真正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受益。
据了解,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 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 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也有患者担心家庭医生“水平有限”。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表示,家庭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家庭医生只有为签约对象解决问题,让居民实际受益,才能建立起信任关系。
“将来十几亿人全面签约服务,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医生,要整合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健康管理师以及志愿者等资源,满足不同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