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9月21日电 (黄献光)记者21日从福建省农科院得知,20日至21日,国家863重大项目“绿色超级稻新种类选育”福建现场观摩会在三明市召开,全国27家研发机构120多位院士专家加入。威望人士指出,绿色超级稻的选育与推行,将为破解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负效应”,促进可连续的食粮安全,提供科学新道路。
绿色超级稻是指高产优良基础上,兼有多种病虫害的抗性、高效的肥料接收利用、较强的抗旱性或抗逆性等绿色性状的水稻新种类。
在三明市沙县夏茂镇西街村的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基地,展现有国内13家研发机构培养的36个绿色超级稻新种类,所有采取削减化肥与农药的施用、增加农家种粮效益的新型耕作技术,如今长势优越,估计大部分种类的理论产量超600千克。
现场观摩会的学术论坛,张启示、颜龙安、谢华安三位中科院院士,分别从基因组学、遗传育种等角度,讲授杂交水稻“汕优63”高产遗传密码与科学摸索故事。
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示介绍说,1971年颜龙安育成“珍汕97”,苦等了10年,到1981年谢华安育成“明恢63”,配组育成杂交水稻“汕优63”。
“1982年,我与袁隆平在一个实验地看到,试种的‘汕优63’比第一代杂交水稻‘汕优2号’增产20%。从实践上证实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颜龙安院士说。
据农业部农技推行中心统计,“汕优63”最高年份推行1亿亩,占全国水稻面积20%。按年栽种10万亩以上县域统计,“汕优63”成为连续20年中国杂交稻栽种面积最大的良种,累计推行近10亿亩。
在尤溪县梅仙镇下保村的超高产再生稻千亩示范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的绿色超级稻与再生稻的高产栽培、绿色超级稻再生能力评价、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等实验示范,破解超高产栽培与下降劳动本钱等困难。
张启示团队也通过大批的田间实验,测定“汕优63”产量性状基因的遗传效应,统计出各遗传基因对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奉献率,进而说明“汕优63”高产的遗传学基础。
与会专家指出,绿色超级稻的培养和大面积推行运用,将完成“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良高产”的生产目的,为食粮安全的可连续发展,提供科学新道路。(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