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公益

信托外资股东萌生退意近半减持与转让

时间:2016-08-17 12:54    作者:张璠   来源:    热搜:信托,股东,信托,股东阅读量:8401   

信任业又见外资股东减持,此次是兴业信任:日前,其外资股东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将所持股份减持一半。

记者留意到,虽然去年6月银监会消除过外资股东入股信任公司20%的红线限制,但2015年以来,已经入股信任公司的11家外资股东,对是不是持续持有信任公司股权立场出现了分化。其中,6家信任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坚持不变,剩下的5家外资股东,却选择在增资过程当中下降持股比例,甚至所有转让。

有业内人士以为,最近几年来,信任公司生计环境更加艰苦,信任产品风险裸露,盈利能力慢慢削弱,且面对连续增资的压力,外资股东减持信任公司股份,体现的恰是资本逐利的实质。“外资股东分享红利下降,却面对连续出资的压力,不免意气消沉。”

外资股东减持忙

日前,福建银监局批复了兴业信任股权变更的事项,兴业信任外资股东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将所持有兴业信任部分股权转让给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义务公司。

转让以后,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福建省能源集团各持有兴业信任8.42%股权,并列第二大股东。

记者调查发现,截至2014年末,有外资股东参股的信任公司另有11家。2015年末,情形产生显著变化,参股信任的外资公司减为9家。

据记者调查,外资股东所持信任公司股权下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新一轮增资潮中,选择放弃增资,股份遭受浓缩;另外一种则是主动减持,甚至所有清仓退出。

例如,北京信任和新华信任的外资股东在公司新一轮增资过程当中,放弃了增资举动,股份被浓缩。其中,当了9年北京信任第二大股东的外资股东威益投资有限公司,在新一轮公司增资中放弃增资,持股比例从19.99%降至15.3%,第二大股东身份被航天科技财务公司代替;新华信任外资股东巴克莱在去年7月公司新的增资行动中也选择了放弃,持股比例从19.5%下降至5.57%,身份从第三大股东变成第六大股东。

去年末,华澳信任的外资股东麦格理资本和杭州工商信任的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立场更为果断,悉数选择清仓,完全退出了信任公司。

信任红利削减

此前,在严厉的监管环境下,外资“打破头”也想出去参股信任公司。而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对外资持股比例更为开放,却出现了外资股东纷纷撤离的迹象。

格上理财研究员樊迪表示,因为之前政策对外资机构的限制,外资机构主要饰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并未真正参加信任公司管理,在经营决策中没有施展出较大的用处。“最近几年来,信任公司生计环境更加艰苦,盈利能力慢慢削弱,外资机构减持股份体现出资本逐利的实质。”

公布资料显示,外资公司入股国内信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已大幅放松。

此前,外资股东参股信任公司持股比例主要参照2007年由银监会公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允许事项实行方法》第十条的规定:“单个境外机构向信任公司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出20%,且其自己及关联方投资入股的信任公司不得超出2家。”

所以,上述11家外资参股信任公司中,外资股东参股比例绝大大部分为19.99%,均未冲破监管的红线。

而2015年6月银监会新公布的《信任公司行政允许事项实行方法》第九条规定:“单个出资人及其关联方投资入股的信任公司不得超出2家,其中绝对控股不得超出1家。”这意味着,银监会关于外资公司持有国内信任公司比例的上限被撤消,外资公司能够获得信任公司更多的股权。

一名西部信任公司研究员也表示,信任业离别高增长,信任产品隐蔽的风险也逐步裸露,到了新的转型门槛期;而在监管趋严之下,信任公司面对连续增资压力。所以,外资股东分享红利下降,却面对连续出资的压力,不免意气消沉。

可是,樊迪表示,外资股东撤出对信任公司影响不大。一方面,从背景方面看,虽然信任公司风采不如当年,但依然存在必定的派司优势,很多民营集团和国企依然期许收购信任公司,即使外资股东退出,也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依附;另外一方面,外资股东因为参加度较低,其退出对信任公司经营方面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记者/胡飞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信托外资股东萌生退意近半减持与转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