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数据显示,近期内地资金呈现加速南下趋势,中资金融股等国企股被频频扫货。
    6月24日,英国意外“脱欧”,港股随之大跌,国企指数一度跌逾5.8%,不过,低位有抄底资金入市,指数很快被拉起,最终国企指数收复一半失地,收盘跌幅不到3%。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额、买入成交额、净买入额等均创出年内新高。
    实际上,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25日开始,至7月4日,港股通已经连续45个交易日呈现净买入状态,累计净流入资金613亿元人民币,最近两周的日均净买入额更是超过30亿元人民币。据上交所网站显示,截至7月4日收盘,港股通总额度余额为572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使用率达77%。
    梳理每日盘后公布的沪港通交易数据可以发现,建设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等中资金融股,几乎每日都出现在“十大成交活跃股”名单上,成为南下资金扫货的主要对象。上证报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建设银行H股的内地资金达105亿港元,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工商银行H股的内地资金也接近50亿港元。此外,农业银行H股、中信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也持续有资金借道港股通买入。除了中资金融股外,内地资金还频频扫货汇丰控股、腾讯控股等内地市场稀缺的优质蓝筹股。
    上证报采访的多位中、外资投行交易员和研究员表示,憧憬深港通及增持港元资产,成为内地资金近期涌港的两大最主要推动力。当前,市场各方对于“深港通有随时宣布开通可能”的预期强烈,而港交所已于上周一启动了深港通北向交易系统接口的端对端(港交所端与香港券商端)测试。深港通的各种消息增加了市场对港股的关注度,事实上,近期内地投资者赴港开户亦有所升温。
    此外,也有分析员指出,英国“脱欧”等主要市场不确定因素消除和各国央行注入流动性,正使得市场逐渐恢复信心并提高风险偏好,而当前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港股(尤其是国企股)的估值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相对并不低的分红率也具有吸引力,这在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场。
    恒生指数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收盘,国企指数当前的市盈率仅6.81倍,市净率则在0.8倍左右,低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的水平。即便从全球主要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国企指数也远远低于其他市场。但是,当前国企指数的股息率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期,整体股息率达4.3%,中资银行股的股息率普遍超过6%。而从AH股溢价来看,当前恒生AH溢价指数高达133.98点,意味着H股整体较A股便宜近34%。
    有外资行的分析师认为,在世界经济复苏仍偏弱、中国转型对GDP增速带来的短期下行压力下,中国政府将继续注重稳增长措施的实施,经济不会失速。而国企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将提升国企股中长期增长潜力,当前是投资香港市场国企股的较佳时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