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公益

今年以来 我国贷款增速 巨量资金流向何处?

时间:2013-10-15 08:44    作者:苏小糖   来源:    热搜:资金,资金阅读量:4989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激增5570亿元。在沉寂了3年后,今年以来我国贷款增速呈现提速迹象。新增贷款的加速投放,将给经济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巨量资金流动又呈现怎样的轨迹,种种疑问亟待解答。

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创3年来同期最高

前三季度7万多亿元的信贷增长,成为近年来同期最高值。数据显示,过去3年来,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均维持在五六万亿元关口,从未超过7万亿元大关,唯有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当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贷款超过8万亿元,创中国信贷投放历史纪录。

有机构预测,在当前的增长态势下,全年信贷增长也将极有可能创出3年来新高,继2009年9.59万亿元的增量后,全年新增贷款再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

对于当前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有专家认为,信贷的大幅度超预期,显示出社会信贷需求正在增加,宏观经济正逐步复苏。

不过,贷款的快速增长虽为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但也易引发一系列风险。根据经济学理论,物价上涨与货币投放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往往容易带来物价和资产价格的高企。

“2009年信贷增量达9.6万亿元历史纪录,助推了此后物价、房价的快速上涨,今年信贷投放量也不低,必然影响到今后价格的快速上涨。”交通银行鄂永健指出。

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

信贷高增背后隐藏“僵尸企业”身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信贷投放不可谓不高,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加速的态势,微观领域经济活跃度依然不高,显现出“融资旺复苏慢”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隐忧,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又一焦点。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拉动GDP在第二年单季实现了14%以上的增长。如今几万亿信贷资金砸下去,却没有看到多少水花。”有银行界人士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于这样的疑惑,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这是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信贷资源进入到了无法产生盈利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借新还旧,资金仅维持原有债务的存续,而没有投放到生产领域中。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在劳动成本上涨、创新能力不足与税费过高的背景下,许多高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无法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必须依靠不断融资来维持生存。

“当前信贷投放规模虽然十分巨大,但形成增量的部分越来越低,这是因为金融资源大量错配至产能过剩等领域,以至于许多企业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这些僵尸型企业和资产不仅难以灭亡,还在无谓地消耗着新增信用资源。”刘煜辉说。

这一问题表现在当前的经济金融领域,呈现出一方面过剩产能难以消化,微观企业活跃度依然不高,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出现反弹。

部分资金“暗度陈仓”值得警惕

专家认为,在大部分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实体经济面前“按兵不动”:没有进入到有盈利能力的实业领域,而是“暗度陈仓”转道银行间市场,从相互拆借的“钱生钱”游戏中获取利差收入。

“国有大企业往往能获得大部分低成本的信贷资源,其中一些企业会通过委托或者信托贷款的形式通过银行进行跨企业的信贷活动,从中获得利差收入。这些资金最终主要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另外也有一部分被用于高利拆借,上演‘钱生钱’游戏。”刘煜辉判断。

作为一个佐证,三个月前金融机构发生的“钱荒”以及最近在一些银行机构上演的“房贷荒”,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一些信贷资金“脱实向虚、暗度陈仓”的真实轨迹。当银行利润增速从以前的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以内后,为优化资产配置,一些银行正把信贷资金投入到“钱生钱”的高收益领域中去,导致了实体领域的资金紧张。

对此专家认为,应从控制信贷资金流向和实现金融市场化改革两个方面标本兼治,引导银行资金的合理使用。

“一方面要控制贷款增量,另一方面,也要清理和终止一部分‘僵尸企业’的融资需求,让它们不再无谓消耗增量信用资源。”刘煜辉建议。

“突破口是走利率市场化道路,让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使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供需关系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认为。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年以来 我国贷款增速 巨量资金流向何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