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了,晚间到大排档烤上几串羊肉串,成为不少人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然而,安徽大学学生薛纯近日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约两成。
安徽大学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大四毕业生薛纯是该校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他担心一些无良商家会捕杀流浪动物来降低烤肉串成本。经过和论文指导老师协商,薛纯决定测试烤肉串里肉的种类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想法一决定,薛纯便开始了实施的过程。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坐公交、搭朋友的车,碰到有羊肉串摊点就买一串,足迹遍及合肥四个主城区,共从66个摊点买了66串烤肉串回来做样本。接着,薛纯用基因结合各种分子生物手段对样本里的DNA进行检测,最后对比全球基因库确认肉的种类。
检测结果让薛纯和老师目瞪口呆,这些肉串中,羊肉含量不足两成,充斥着各种鸡鸭猪肉等品种。薛纯说:“先前我和指导老师商量了一下,觉得羊肉串里有流浪猫的肉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那些肉的货源不是很稳定,没有充分的货源供给,最后我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检测结果显示,66个样品中只有19.7%是羊肉,猪肉占69%,其他的有鸡肉、鸭肉,个别的还出现了牛肉。这种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很成熟,检测得出的结论是100%准确的。因为动物的DNA是不会说谎的,是谁就是谁的。”
目前消费者非常注重食品安全,大学生的实验数据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薛纯说:“自豪算不上,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一件小事,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进步作出一点贡献,只能算问心无愧。毕竟也作出一些成果,也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薛纯表示,如果可以得到官方授权,下一步打算去开个检测肉类真伪的机构,让老百姓都吃上放心肉。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