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次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当天032投资管理系统运行正常,公司未收到任何客户投诉,根本不存在浙江融信团队进驻恒生电子的情况。恒生电子始终遵循上市五独立的原则,即“资产独立、业务独立、人员独立、机构独立和财务独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不同场合坦承过自己是“搅局者”。如今的基金、证券、银行甚至足球行业,似乎都已成为马云要撼动的领域。
马云的即将入主,同样在搅动着恒生电子所在的江湖。
7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6月27日,恒生电子032投资管理系统出现重大事故,多家使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无法正常下单交易,其中信托(受托阳光私募)影响最为严重”,并称“浙江融信的人马开始进驻恒生电子,导致公司在管理上、后续服务上出现了问题”。
恒生电子方面信誓旦旦,然而,马云的介入在金融圈内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恒生电子方面近期秘密接触一些券商。谈判的主要内容为券商可以免费使用恒生的系统,作为交换,恒生希望券商提高客户佣金,以享受这部分收益。更重要的是,恒生电子提出与券商共享客户的交易数据。
“这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表面上免费,但其实精明无比。”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人士对此评价称。
但上述条件在内控严格的券商行业,遭到了巨大阻力。“这会造成客户资料流失的风险,首先合规就通不过。”华南一位券商人士对此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向阿里巴巴和恒生电子求证。阿里巴巴公关人士称,“没有这回事”,而恒生电子相关负责人的手机则无人接听。
失败的谈判
继控股天弘基金后,今年4月,马云在金融领域再下一城。
恒生电子彼时公告称,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集团100%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32.99 亿元,而马云持有浙江融信99.1365%股份。交易完成后,马云将成为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恒生电子是国内领先的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被誉为“金融IT第一股”。
“恒生电子的技术的确不错,客户很喜欢用。”前述华南券商人士说。目前,券商、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依赖恒生,这也令恒生有了不少谈判筹码。
据称国内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后台交易、投资等核心系统均由恒生提供,而接近市场一半份额的证券公司系统也由恒生电子掌控。2013年,恒生电子营收12亿元,其中证券创收4.33亿元、基财创收3.43亿元、银行创收2.34亿元。
马云相中恒生电子,让外界首先想到的是其“大数据梦想”。
“大数据是阿里的战略规划,跟恒生电子没多大关系。”上述公关负责人称,公司目前正在IPO缄默期,不便说太多。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恒生电子已在就最新的软件系统与券商进行谈判,其提出软件免费供券商使用,但希望能够参与佣金分成,并与券商共享客户资料及交易数据。
“比如原来客户的佣金是万三,免费使用恒生的系统后,佣金是万四,多出的部分由双方分成。”另一家中型券商人士透露,这个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另外一个交换条件,即共享客户数据,“这个很难接受”。双方的谈判也就此失败。
而阿里巴巴上述公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这个谈判内容逻辑不对,应该没这回事”。稍后,阿里的另外一位公关负责人也回复称“没有这回事”。
大数据红利
“恒生电子跟券商的合作主要是资管和自营两个部门,不涉及经纪业务。如果谈判内容属实,可能是其子公司恒生聚源的数据库产品,也有可能是数据库和投资终端绑定在了一起。”北京一位长期跟踪恒生电子的基金经理分析称,上海聚源的产品类似于万得,但是跟万得有不少差距,一直卖不出去,连年亏损。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在机构客户那里卖不动,恒生可能改变策略,将聚源的产品推销给散户,打价格战。
上海恒生聚源是恒生电子2010年收购而来。年报显示,上海聚源2013年亏损1670万元,较2012年收窄24.8%。
国泰君安有研报称,“聚源和HOMS等2.0业务有望在马云控股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聚源亏损幅度进一步收窄。另外,聚源与标普旗下的Capital IQ 合作有望大大增强公司数据库产品的竞争力,帮助恒生电子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人类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这句话出自马云,并流传甚广。在抛出收购恒生电子公告前一个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马云提出上述言论。
“从五年前开始,我们在云计算上面押了很多宝,才诞生了互联网金融,如果没有数据支持,互联网金融是不可想象的。” 马云直言,“阿里巴巴是大数据的红利获得者”。
“我们领导曾经去参观过阿里的机房和大数据,回来后感叹道银行再做几十年都做不到阿里的水平。”某国有大行一位人士曾经对外透露。
“BAT的盈利模式总是区别于传统企业。先把客户及数据抓住,如何处理及运用这些数据以后再说。”华南一家大型券商的营业部老总称,如果他们掌握了客户交易数据,就会分析客户的财富状况及风险好恶,进而推荐他们的产品或者另作他用,这个威力是巨大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