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趣闻

父亲节专题: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

时间:2017-06-18 12:59    作者:牧晓   来源:搜狐    阅读量:5414   

原标题:父亲节专题: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

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钱学森祖父钱承慈有二子,长子钱家润,字泽夫;次子钱家治,字均夫,但两人后来都以字行。

今杭州市上城区马市街方谷园 2 号是“钱学森故居”,建于清末,是一幢典型的木结构杭式大宅,横向面宽三间,纵向进深三楹,在第三进后面,有一个后花园,故居总建筑面积 802 平方米,当时是作为钱学森母亲章兰娟的嫁妆归于钱家的。

钱均夫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世孙,其父是杭州的一个丝商,他是家中的次子,早年同他后来的亲家公,即钱学森之妻蒋英的父亲、近代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 (名方震),以及我大伯父厉绥之均就读于清末杭州知府林启所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他们年纪相近,情趣相投,渐成莫逆之交。三人中,钱均夫与厉绥之又于 1902 年同赴日本公费留学,而蒋百里因得他人资助于 1901 年先行赴日留学。

当时他们留学的费用出自“庚子赔款”,人数有限,先从全国各地挑选,然后再到北京复试。浙江这一拨都在杭州上船,沿大运河北上,经过两个月的旅途劳顿才到达紫禁城。当时与钱均夫和厉绥之同船进京的,还有来自南京矿路学堂的浙江同乡鲁迅。

1902年,杭州求是书院选派的留学生钱均夫(右)、许寿裳(站立者)、鲁迅(左)在日本学习期间合影。

抵日后,他们三人最初曾在东京弘文学院一同学习日语,同班同寝室。1904 年学毕日语后,我大伯父厉绥之接受鲁迅的意见,一起学医。但最终鲁迅就读的是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大伯父厉绥之就读的则是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其毕业后又考入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而钱均夫考取的是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并于 1908 年毕业。这段时期,三人虽在不同学府,但大家仍时常聚首,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图。他们回国后,彼此还常来往。

钱均夫曾两次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第一次在任时期,适逢辛亥革命爆发,社会动荡,学校被迫停课。钱均夫随即迁往上海,并于次年在上海创办“劝学堂”,培养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钱学森因此于1911年12月出生在上海。1913年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重新开课,钱均夫携眷返杭,继续担任该校校长。1914 年,他到北平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时年3岁的钱学森也被带往北平。

1929 年,当时还热衷于“实业救国”和“铁道救国”的钱学森从师大附中毕业后,没有就近报考清华、北大,却远赴千里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直属铁道部的上海交通大学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被认为是全国最棒的)。而此前 1928 年,钱均夫便已辞去教育部公职,被委任到浙江省教育厅任职。因此第二年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全家就从北京迁回了杭州。1934 年冬,钱均夫因病退休,全家又迁居上海。

先父厉家祥(字麟似)为厉绥之四弟,师从钱均夫。1908 年春,钱均夫从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毕业后,曾在日本考察教育半年。是年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及浙江高级法政学校任教,并于 1911 年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现杭州四中和杭州高级中学前身),先父当时为该校学生,与他同班的还有日后声名远播的新月派现代诗人徐志摩。实际上,他的同学中,还有一位日后享誉文坛的大作家郁达夫,只不过可能同班时间很短。1911 年夏,杭州府中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堂”。

1937 年到 1949 年期间,我们两家同住上海,彼此常有来往。我记忆中的太先生,是位清癯的长者,总是身着长衫,留着三绺髯须,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学养有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大伯父厉绥之与钱、蒋两家早年深厚的关系及两家人对其的信任,他逐渐扮演起了他们家庭私人医生的角色。尤其是钱家,关系更为密切。钱家人若患病,皆先征询他的意见。据说,钱学森儿时曾患脑膜炎,是在大伯父的协助医治下才得以痊愈的。

大伯父一直记得钱均夫十分疼爱钱学森,年迈的他想起往事时,甚至还告诉自己的儿子,说钱学森从小怕打雷,每逢天空打雷,钱老伯总把儿子搂在怀里并用手捂住他耳朵。

1930 年夏,钱学森刚在上海交大念完一年级,暑假回杭探亲,当时其父钱均夫已在浙江省教育厅任职。不知什么缘故,钱学森突然身体不适,腹泻、头痛、高烧,父母急请厉绥之等人诊治,断定患了伤寒。当时西医办法不多,青霉素尚未引进中国,只好求助于中医。幸好,当时钱学森尚年轻,体质也不错,在中医的努力医治下,勉强得以康复。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病根,那位中医无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练气功在屋里可以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有兴趣,最初就始于这场伤寒病。

钱均夫夫妇对独子的培养,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们一贯主张要儿子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太先生在儿子赴美前,还特意为他准备这类书籍,提醒他在国外攻读专业之余,不要忘记阅读这些典籍。

钱学森晚年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2005 年 3 月,他在北京 301 医院曾深情地谈道:“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

堂兄厉声树当年曾听其父厉瀛程说,钱均夫老伯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是宽严相济。当时少年钱学森若要看某部电影,必先要向父亲提出,由钱老伯先到杭州城站电影院去看过一遍后,再告诉他是否可去看。

1969 年钱均夫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86岁。钱老先生逝世时,钱学森因重任在外,未能随侍在侧。钱老先生临终前,极想见爱子一面,惜未能实现...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父亲节专题: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

相关内容